来源:齐鲁网
2017-06-07 09:59:06
作者:戴先任
近期在安徽曝出的系列教育贪腐案,揭露了教育行政审批这一“隐蔽的腐败高发区”。据统计,去年以来落马的袁文、安徽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杨德林、基础教育处原处长缪富国3名官员,向他们行贿的大学、专科高职、中专、中学等各类学校共有近百所,行贿次数达数百次。(6月6日 半月谈)
向这3名教育厅官员行贿的学校有近百所,这些学校有想升格为本科的专科高职院校,也有想评为“省级示范高中”的中学,还有很多学校是为了多争取招生计划……
向这些官员行贿的学校,不乏“名校”,行贿人包括多名校长、“名师”。众多教书育人的学校涉及行贿,众多平素受人景仰与尊重的学校领导与“名师”成了行贿者,以为人民服务、为教育服务的教育官员成了受贿者,这对见过太多腐败案件的公众来说,仍然很有“违和感”。
对于学校来说,如果能多招一个学生就多一份收入,招生计划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但全省有一个总的招生计划,学校之间就存在竞争,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又握有审批大权,这导致很多学校争着到省厅拉关系。而专升本、中学能获得“省级示范高中”,这些都是对学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认可,这些也都不仅仅能让学校获得荣誉,同时也能带来生源与收入。通过行贿请求“关照”的有通过评审、有入选后的评优、甚至还有出现问题后的“轻查处”,诉求是五花八门。
在落马后,有官员声泪俱下,称自己成了“别有用心的人的猎物”。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多为安徽一些学校的领导,而在这些学校看来,自己的行贿,也有着诸多苦衷,正是教育资源的配置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教育行政权力没能得到很好约束,才让这些学校趋之若鹜,让学校领导成了行贿人。
教育行政审批本是为了起到引导学校规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结果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滋生教育腐败、遏制教育公平、影响教育有序发展的“罪恶之源”。过于集中而失于约束的教育行政审批权力滋生的腐败,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学校间的竞争变成了拼关系、变成了看谁更舍得行贿,这会导致学校间进入恶性竞争,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校教学水平、办学质量的真正提升,这最终损害的是教育事业,是学生权益。
教育行政审批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止存在于一地,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要能遏制教育审批腐败, 需要能简政放权,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也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管与监督。不能让教育审批变成了私相授受,变成了权钱交易,不能让教育审批腐败侵蚀甚至毁掉公平公正的教育价值与树人育人的教育事业。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