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8-28 10:15:08
作者:刘天放
虽已立秋,但高温不去,全国各大海水浴场依然泳客云集,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煮饺子”海泳模式。然而,在畅快海泳的同时,危险同样并存,海泳溺水身亡的新闻屡见报端。今年8月以来,山东、广东、辽宁等省已发生多起海泳溺水身亡事件。海泳,究竟存在着哪些认知、制度和管理上的盲区?记者近日走入多处海水浴场展开调查。(8月27日《法制日报》)
从记者的调查看,海水浴场频夺性命主要呈如下特点:一是部分游客无视警告偏爱野游。二是游客对海水浴场的水况不熟悉,还不听劝阻导致意外。三是市场误导造成泳具选择不当。四是一旦发生事故,施救不及时,且缺少统一救生标准。而且,溺亡群体基本是游客而非当地人或其他群体。由此不难看出,导致海水浴场溺亡事故的主因在于游客。
笔者就生活在一座海滨城市,住宅与最近的海水浴场直线距离仅有300米左右,算是对海水浴场安全事故较为了解之人。因此,记者的调查基本符合笔者的所见所闻。如今,只要夏季来临,就有大量偏爱海水沐浴的游客涌向海边。然而,在尽情享受大海温馨惬意的同时,溺亡事故的消息却不断传来。尤其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有些溺亡事故本可以避免,却因游客的“任性”而不断上演。
游客大都来自内陆,对海水的特点不是很了解,总以为与内陆的湖泊、水库差不多。例如,对海水的涨潮落潮带来的潜在危险,很多游客并不知晓。然而,即便是在浴场管理方不断提醒的情况下,还是有游客置之不理,依然在落潮时于离岸边较远的礁石上或玩耍或赏景。殊不知,一旦遇到涨潮,刚才还高于海水很多的礁石,差不多“一瞬间”就要被海水淹没。而此时,坐在礁石上的游客就是再想回到岸边,为时已晚……更有甚者,部分游客无视警示和劝告,到设有警示标牌的禁游区或深水区冒险“野游”,这就加大了溺亡可能
而且,就是遇到了大风甚至风暴潮等更危险的恶劣天气,当浴场方通知关闭浴场时,很多游客认为是多此一举、大惊小怪,对此置之不理。由于海水浴场面积太大,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所以,任性游客由此酿出祸端的例子就举不胜举了。可见,游客无视规定,擅自滞留于海滩,或游客不听劝阻,在不适合游玩的天气状况下依然铤而走险,即是海水浴场溺亡事故发生的主因。甚至可以说,浴场游客“任性”溺亡不亚于猛兽区下车。
虽然游客不听劝阻是导致溺亡的主因,但施救措施不给力,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我国在海水浴场(包括室内泳池)突发安全事故的救援上做得并不到位。有些溺亡事故本可以挽救,却由于缺乏专业的救生艇和救生人员,或发现不及时或施救不及时导致悲剧。诚如报道中所言,国家对正规浴场配备救生人员的数量、资质以及救生设备等未有具体规定和标准,各地海水浴场标准基本是各自为政。即便有些地方配备了救生队、救生艇,但质量和效率如何就不好说了。
此外,因为游客对游泳装的选择不当,也可能导致溺亡事故的发生。例如,不少游客尤其是儿童喜欢套着充气式游泳圈在海里游泳,但质量能否经受住安全考验尚存疑,况且,安全标准也不令人放心。由于发生溺亡事故的主要是游客,而游客既不听劝告,又缺乏海游常识,多靠滩边小贩的游说,无论是泳圈还是泳装,是否符合专业安全标准都一无所知,这些都是溺亡的隐患。
每当夏季,海水浴场安全事故密集发生的消息就不断传来,令人十分人痛心。而避免事故发生,就需要再用心、用力一些,这需要加强监管、规范措施、统一标准,还需要游客积极配合,别再任性。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