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2 10:33:11
作者:维扬书生
近日,微博上某热门博主发了一条消息,位于南京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标本馆在接待某高校的师生参观后,两份重要标本的种子等遭到偷“薅”,残余标本惨不忍睹。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此事属实,中山植物园工作人员愤而在网上发微博“控诉”,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师德太差”,要求公开其身份,让其受到应有的谴责。(11月21日《现代快报》)
大学老师“薅走”珍贵标本,让师德碎了一地。
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做老师的没有人不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某高校的那位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位于南京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标本馆时,却趁人不备“薅走”珍贵标本,这种为人不齿的行为,与为人师表的老师身份完全不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为学生树立道德标杆,引领学生立身做人,修养品德,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薅走”珍贵标本的老师怎么能担当起为人师表的重要职责?笔者以为,对于大学老师“薅走”珍贵标本一事,公众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因为该大学老师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中山植物园标本馆应以珍贵标本失窃为由向当地警方报警,由公安部门根据视频监控锁定嫌疑人,依法追究其盗窃国家珍贵标本的法律责任。
报道中提到,被损坏的两份标本,一份是1953年采集的产自黑龙江的标本,距今已有64年历史,一份标签为“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标本”的产于云南的牧草,属于民国时期的标本,距今至少已有七八十年历史,这些植物标本都属于文物级珍品,具有不可复制的孤本价值。令人不解的是,中山植物园考虑此事一旦曝出,对当事人及所属高校声誉影响巨大,所以目前低调处理此事。
笔者以为,中山植物园的处理方法显然欠妥。低调处理,最终势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当事人声誉,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其所属高校的声誉,对师德失范老师的宽容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纵容。建议其所在高校对违纪违法的老师坚决说“不”,根据公安部门的调查,视情节轻重,进行处分,如此方能加强师风师德教育,还大学校园一片晴朗天空。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