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志峰
4名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称为回家游泳用。3月7日,安徽4名女乘客乘飞机离开厦门时被查拿走飞机救生衣。这些女子是参加单位组织旅游的女公务员,自称是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飞机救生衣不能拿,觉得回家游泳可用救生衣便留下来。机场警方表示拿走救生衣行为构成盗窃航空设施,将面临10到15天不等拘留。(3月8日新华网)
女公务员"偷"东西,这条新闻一下子抓住了不少网友的眼球。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仅在去年,厦门机场警方就查获了3起偷拿机用救生衣的行为。这回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在于涉事者"女公务员"的特殊身份。
类似事情频发,是否也暴露出航空公司和机场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呢?比如说,是否明确提醒乘客飞机上东西不能随便拿?毋庸讳言,不少中国人连住个宾馆都有拿点小东西做纪念品的习惯,第一次坐飞机的人做出一点"糊涂事"也并非不可理解。虽然这并非好习惯,但也不至于上纲上线到多么严重的程度。如果提醒到位了,岂不就能避免乘客遭受拘留的厄运,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航空设施的完整和安全呢?
"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事件的真正看点,在于新闻中无意透露的一个信息:4名女子表示,她们这次是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这是一个来自安徽的11人旅行团。她们到底来自安徽哪个地方、哪个单位?此次单位组织旅游的理由是什么?费用由个人承担,还是由单位承担?是否存在公款旅游的问题?旅游团的其他成员中,还有没有公务员?老百姓对公款旅游深恶痛绝,遏制"三公消费"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基于此,某些聪明的"公家人"也"与时俱进",开始变得低调起来,舞照跳、马照跑,但"悄悄地进行,打枪地不要",跟老百姓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有这么好的线索,纪检部门是否应该立即介入好好查一查呢?
现在某些公款旅游的丑行能够得以暴露,往往源于偶然因素。有的是起了"内讧",有的是旅游行程表或玩乐录像外泄,甚至有的是因为飞机失事、旅游大巴翻车。如果此次"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事件能够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