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四倍
“我不赞成这种做法”。针对东莞出台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的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消极的做法,会加深医患隔阂,只会令医患关系的气氛更紧张。(《南方都市报》3月12日)
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可不可取?在“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下,医院肯定可以举出若干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患者也可以举出若干事实来反驳这种措施,那么,真的就无解了吗?
在针锋相对的意见面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不赞成”姿态,让我们看到了理性和欣慰,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理由——“这种消极的做法,会加深医患隔阂,只会令医患关系的气氛更紧张”,更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医患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提高。
正如武装到牙齿的城管,也无法消除公众诟病和消除自身负面形象一样,即使配备了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的医院,恐怕也难以消除医患隔阂,更无法铲除滋生“医闹”的土壤。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以为,人文关怀疗救医患隔阂比“攻击性装备”更有效,也可能是唯一的正解。
极有影响的医史学家西格里斯在《亨利·西格里斯论医学史》中说:“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从完整的意义上说,医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实践,是一种社会建制。而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郎景和医生曾说:“医生给病人所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已故外科巨擘裘法祖先生曾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在一定意义上,离开了关爱和“人的温度”的考量,再多的攻击性装备,恐怕也只能把自己推向社会和病人的对立面,而不是换来医患关系的和谐。
就笔者的看法,人文关怀既是医院的附加服务,也是一种必须的服务。当下,医院手术、药品、床位明码实价,而心理呵护、人文关怀是不收费的附加服务,病人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享受,医生也只凭个人修养和良知、心情给予。作为病人失去了人的尊严,成为某种细菌的寄生地、某项手术的承担者。医患关系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病人对医生、对医院充满怀疑和抱怨。所以往往最容易缺失的部分就是不收费的人文关怀。这在笔者看来,或是配备攻击性装备出现的诱因所在。
但是,当攻击性装备出现时,就意味着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敌人”。就笔者的观察,攻击性装备对病人是梦魇,对医院来说,同样是梦魇。进一步说,医生必须对病人充满人文关怀和具有同理心。即便是掌握大量医学知识的医生一旦变成了病人的角色,他也一样会无助、焦虑和渴望关怀。如果医生能把这种心情带到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就会建立起与病人的同理心。就会明白再无能的医生在患者眼里也是圣人,他希望你能妙手回春。所以,再无理的患者,医生也得像对待孩子那样呵护他。这是钟南山“不赞成”攻击性装备给我们的启示所在。
医院和医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关爱和尊重病人的向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医生的使命和医学目的的要求所决定的。就我的看法,惟有立足于医学关乎科学更关乎人文,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和理性,而不再在医患纠纷面前手足无措,陷入相互指责的旋涡之中,也才能看清所谓攻击性装备的危害性。
人文关怀疗救医患隔阂比“攻击性装备”更有效。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