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3-22 09:03:03
作者:吴云青
每当看到老年人难抵保健品推销诱惑的时候,我常常想,等我们这代人老了,可能不会像今天的老人一样轻信保健品了,到那时会有什么迷惑我们的双眼,成为我们的“保健品”呢?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来了。
3月19日,“新世相营销课”销售链接在朋友圈热传,每邀请一个好友报名,平台将提供40%现金返现。随后该平台的传播页面被微信封禁,微信团队表示,将严厉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
“新世相”被封,是因为它“拉人头赚佣金”的传播营销方式太像传销了,但除了“新世相”之外,打着知识付费旗号的产品简直浩如烟海,网友们对它们的接受程度之高,也是“新世相”能在短时间内疯狂刷屏朋友圈的基础。
从2016“知识付费元年”以来,付费网络课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去年底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到课率仅7%,续订率更是成谜,这说明在产品质量和用户理性中,至少有一项出了问题。事实也证明,许多用户反映产品内容“不怎么样”,还有许多用户购买课程后就没学过。
可见,很多人连产品质量和自身需求都没搞清楚就匆匆下单了,那些粗制滥造或别有用心的“知识付费”产品就钻了这个空子。
“知识”之于奋斗中的我们,大约就像“健康”之于老年人一样,充满了吸引力。我们有知识焦虑,需要知识,也愿意为知识付费,但现在看来,在“买课”的时候,有时缺了一些警惕心和判断力。分析起来,在我们自身,有幻想“速成”的浮躁心情,也就容易被付费的价值感迷惑,被狂热的营销模式所左右,产生花钱就能高效获取知识的错觉。
这种心理与“屯书不看”有点相似,但书还有收藏价值,网课却未必。首先,网络付费知识产品严重良莠不齐,付费的有时还不如免费的;其次,网络产品多有“保质期”,会员、网页都会过期;而层出不穷的网络营销手段经常喧宾夺主影响人的判断力,使人冲动购买,广告的可信度还比不上畅销书的腰封。
借着知识经济的大潮,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知识牌保健品”也在浑水摸鱼。在呼吁更科学的监管办法之外,我们自己更得补课以提高防骗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冷静地辨别自身需求、做好规划,选择合适的知识付费产品,为此最好抛弃知识速成的幻想,尊重学习规律,踏踏实实地逐步前进,静待花开。知识进阶急不得,成绩之于我们,正如健康之于老年人,都是金钱换不来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