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4-16 11:33:04
△93岁数学教授潘鼎坤重归讲台教诗词:课堂就是我的天堂(资料图)
作者:刘天放
他已经93岁了。别人一辈子工作三十余年,他做老师一气儿就是六十年。好不容易退休,没几年又重新走上讲台。“过一过自己上课的瘾,重温旧梦。”他说着,眉梢眼角都漾起笑意,树皮似的皱纹又深一层。他决定不讲数学了,讲古诗词。2017年5月16日,潘鼎坤以“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为题开讲座。结束时振臂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的视频被传上网,一夜成了“网红”。(4月15日 澎湃新闻)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退休大学教师重返讲台,这些“老先生”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严谨的学风、独到的观点、生动的讲解等,深受90后、00后大学生的欢迎,使一些较为“沉闷”的大学课堂,一时间又充满了生机。而93岁的退休教师潘鼎坤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潘老师退休前本是数学教授,但他有着极为扎实和深厚的诗词功底,可即便那些治经学史的学生,也不得不对他的讲授肃然起敬。
而像潘鼎坤这样的数学教授,退休后竟能教诗词,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以他那样的高龄,就是有“教你一招,你用一辈子”的本事。出身贫寒的潘老师早年考入复旦主攻数学,入学后不仅在专业课上认真求索,学校开设的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被他一一攻下。当时潘教授就上过经学史大家周予同开设的《中国通史》课程。他还爱听讲座,马寅初、叶圣陶、王芸生……这些“大家”的讲座,他一有时间就去“凑热闹”。有如此文史等的滋养,何以不使他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者?
可见,如果有端正的治学态度、学养基础、环境氛围,加上认真刻苦的精神,老一辈教师,无论是自己的本专业,还是兼修的其他专业,抑或是一个普通的兴趣爱好,只要总结出来,都有可能成为深奥的“学问”,即便不是“学贯中西”,也一定会是某些领域的“翘楚”。潘教授属于上世纪中期的学生,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也是学业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彼时的“大家”或“大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治学态度带来的“志成高远,求索于日常”的影响。
无独有偶,不久前,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数学的教材书《高数笔谈》,让东北大学92岁的退休老教授谢绪恺成了“网红”。对于这本被赞为“一看就懂”的高数书,不少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简直是大学生的福音。”去年夏天,一位84岁的老教授庄表中也火了,因为他“真会玩儿”,“边变魔术边讲力学”使学生对他的课堂如痴如醉,因为他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诠释了晦涩而又难懂的专业知识。虽然两位教授也退休多年,但发挥余热,令他们的人生出彩,也使学生大为收益。
可见,很多大学退休“老先生”就是一座座富矿。如果他们退休后,根据各自特长,安排他们讲授一些“拿手”的课程,不仅使这些“老先生”重新为教学做贡献,更会使学子们学到严谨的治学精神。据媒体报道,有高校启用一些退休老教授,用毛笔为本校书写录取通知书,那一笔一墨,饱含着高校教退休“老先生”们的深情,这样的通知书值得收藏,展现了“老先生”们深厚的文化功底。
国内高校目前规定,教师的退休年龄一般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如果是“博导”,还可以放宽年限。60多岁其实一点都不老,而就那些治学真正严谨的“老先生”来说,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让其继续为教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上述几位“老先生”那样,无疑是为高等教育或添砖加瓦,或锦上添花。由此,切莫忽视退休“老先生”这座富矿,只要挖掘,就有惊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