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4-14 07:37:04
作者:刘天放
“要是自己有车位,谁愿意天天‘打游击’啊?”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民吴菲菲摇号买了辆新车,没过几天,喜悦便化作了烦恼——虽说居住的是高档小区,但小区里配建的车位早就卖光了,租赁的车位也寥寥无几,路侧停车包月400元,但不保证固定车位。(4月13日《人民日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私家车数量猛增的情况下,城市停车位吃紧的状况愈发严重。如今,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城市发展也暴露出众多短板,“停车难”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居住停车缺口就达129万个,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以至于逼出了“今晚我的车停哪儿”这一沉重之问。
据《天津日报》去年的报道,该市目前的停车位也告急。仅以南开区为例,该区有将近24万辆车,可包括小区车位和路边车位加一块儿总计才4万多个。除了这些“正规”车位,仍有20万辆车没地方停放,这些车一般都停在小马路里,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可见,“停车难”不仅仅出现在北京。随着私家车及各种车辆的增多,汽车社会加速到来,甚至在许多中小城市,“今晚我的车停哪儿”也成了困扰有车族的麻烦事。若想达到理想状态,以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为570万辆左右推算,北京的停车位数量应在620万至740万个之间。
如此,这么多停车位上哪儿找?停车难的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车位供给不足。因此,要想健全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首先就得搞清供需现状,估算出缺口规模,然后再想办法解决。然而,即便是搞清了一座城市究竟需要多少停车位后,如何满足需求就是另外一道难题。车多车位少,这是现实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由于以前城市规划时观念滞后,对汽车时代迅速到来准备不足有关,也在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挖潜力,总之,都与规划时缺乏前瞻性或管理不善密切相关。
2015年9月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提出,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而“1.1—1.3这个区间其实属于经验值,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的大小。”而这就是规划的问题。
而停车位不够用,在城市现有资源无法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就必须把那些闲置的停车位利用起来。因此,破解停车困局,仅靠多建停车场不现实,而深挖潜力,错时共享,提升空间和车位利用效率,完善市场良性运作机制,才是有效而可行的办法。
一边是自家汽车找不到停车位,尤其是晚上,而另一边却是“僵尸车位”、机关事业单位乃至公司企业大院儿中的停车位,空空荡荡,无车可停,资源闲置。如今,共享经济很热,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民宿等都在尝试。可是,“共享车位”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恐怕是有资源的单位不愿意共享,这种“画地为牢”的观念必须改变。
“激活”那些“僵尸车位”或闲置车位,无疑牵扯各方利益,也将会出现协调成本高,平衡难度大等问题。但是,就是难度再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出面协调,而唯有政府才有这个能力。
所以,在目前新建停车场、做好未来规划的同时,深挖现有潜力,在资金、资源、场地等的协调上,做到全市“一盘棋”,理顺闲置停车场“共享”中的各种利益纠葛,就是当务之急。这当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停车难”,增强有车后的幸福感。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