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09-22 08:30:09
作者:刘天放
9月21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9月21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是华夏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生命记忆、文化基因。党的十八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规划也对此做了明确规定。那些口头故事、艺术、表演、风俗、礼仪、节庆和传统工艺等,其中不乏中华文化乃至于世界文化的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来源于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又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这些遗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性与大众性特点,与先进文化的构建密切相关。因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各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遗余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传承和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甚至消失的危险。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势必面临无法预想的后果。而此次博览会,必将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整合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实现文化创新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就像报道中提到的那样,本届博览会不仅有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还有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非遗学术成果展、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及港澳台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非遗大舞台、手工艺现场体验、美食大集、传统工艺制品、非遗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项活动,也是历届非遗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这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了形式,可观性和体验性都大大增强,也更加接地气,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让其贴近生活,并加以传承和保护。那些耀眼的工艺、美术、技巧、绝活,无一不能被人们践行。而一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一定要首先想到保护,而不是借此光顾着生财。传承的手段多种多样,“非遗即生活”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再现,就能令其魅力无穷,生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身份感同感的“引航灯”、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压舱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见证者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和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人人参与,从而形成一股合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做到这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才能得以提升。希望借助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东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使其发扬光大,造福于民,也为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良好风气,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