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08 09:39:10
作者:刘天放
前不久到欧洲出差,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当地友人不约而同地带我去了据称是时下最火的中餐馆——中式铁板烧。明亮简约的装修基调配以青花瓷等中式元素的装饰,食客们围坐在铁板餐台边上,观看厨师用西餐烹饪手法制作五味调和的中餐。(10月7日 人民日报)
中国美食正走向世界,这恐怕谁都无法否认。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逐渐站在全球的舞台中央,那么,中国美食当然也吸引着世界食客。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好奇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吸引。对不少外国人来说,如果深刻认识中国,尝试享誉世界的中国美食,就是其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部分。
况且,中国美食真的“好吃”。诚如报道中提到的,开胃菜、副菜、主菜、主食、甜点、韭菜炒豆芽、红烧大虾、煎炒牛肉粒、粉丝蒸扇贝、炒河粉、咕咾肉、拔丝香蕉等,加上“中餐西做”,一道一道呈现,一位一位分餐,就会使中餐在海外“化蛹成蝶”,不仅成为外国人口中的一道美食,更为传播中国文化,使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中餐西做”挑战外国人的味蕾,靠创新推动海外市场,就会使中华美食的名声更响亮。
中国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中心,历史悠久,传说有170多万年的历史,有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使中国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饮食不仅涉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食品消费、烹饪创新、餐饮服务、食品管理等领域,还与文学艺术、人生境界、思想文化等息息相关,这是美食的内涵。而美食的技法、分类、食具等,与宗教、经济、管理、法律等密不可分,这是美食的外延。中华美食的内涵和外延都广博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其实,任何美食都离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规律。就像“中餐西做”,中餐里就有众多的“世界元素”。如辣椒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后来以辣成名的川菜、湘菜才得以诞生,中餐里还有众多的食材都来自于世界各地。反过来,法国餐、意大利餐、日本料理、阿拉伯餐等美食中,也有不少“中国元素”。因此,与时俱进地使中餐融入世界,就要靠创新驱动,“中餐西做”仅是一个方面而已。相信随着今后文化交融的进一步加深,中餐还将以更多样的做法使世人享受越来越多的“舌尖”满足。
中国的美食较早被世界认识,许多海外华人以开中餐馆谋生,使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在世界多地传播,令中国菜受到外国消费者青睐。而饮食文化,都有一个逐渐演变、融合、丰富的过程。所以,在为中华饮食文化骄傲的同时,也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在饮食上的长处;唯我独尊要不得,取长补短才是最佳选择。而中餐如何贴近健康饮食观,仍是当前中国餐饮业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还有,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传播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例如,传统名菜“四喜丸子”在国外被译成“四颗欢乐的肉球”,这就与其本意严重不符。许多直译生成的英文名失去了中文原来的美好寓意,这些细节上的“失误”,对中国饮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不仅要在中餐的做法上要做到中西结合,还要在文化习惯上让世人看得懂。
在中国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饮食文化,正以十足的魅力吸引着世人,这令国人感到自豪。而要让中华美食成为世界美味,就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和科学精神,靠创新驱动,使舌尖上的产业变成舌尖上的科技,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饮食“国粹”,为民族饮食文化添彩。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