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1 09:43:11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11月14日23时34分去世,享年84岁。(资料图)
作者:盘和林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11月14日去世,享年84岁。这位来自广东的学者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证券市场、产权制度、涉外经济等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李克强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正是经济学家萧灼基。
斯人已成千古,对一名学者的最好纪念莫过于重温其学术主张,因而,追思因其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方面的巨大贡献、敢于为民建言而被尊称为“萧股市”的萧灼基先生,莫过于重温其在证券市场等领域的学术观点。
萧灼基生前曾表示,“萧股市”这一绰号,还不错。他是我国较早从事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曾主编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系统的工具书;主持过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股份经济研究》、《证券市场研究》等。
当然,“萧股市”最为外界所熟知的关于股市的观点,是其2006年针对宏观经济良好股市却大幅下跌长期低迷的反常现象,为股市开出的6剂良方:
一、实行积极股市政策,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繁荣。二、要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赚钱,因此一切政策设计、监管措施,都应以股民利益为准则。提高上市公司素质,保证证券市场发展和股票指数上升的势头,使股民投资股市的获利高于其他投资项目,至少不亏损。三、要培育股市有效需求。如果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股市资金不足,供求比例失调,后果严重。四、引进外资激活股市。五、大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现金分红的比例,要给股民实实在在的回报,提高股民信心。六、股市规范要服从发展。政府的政策设计和监管行为,不能脱离发展,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脱离历史条件,为规范而规范。
其中“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股民的最大利益是赚钱”“不能为规范而规范”等论点掷地有声,至今仍颇具启发意义。萧教授的学生在追思文章中称,前两年,萧教授在病榻上用颤颤巍巍的笔划布置了些研究工作,并认为,当前的金融过度强调效率,需要加重对于公平的考虑,建议要西方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些,不仅是未来金融学术研究的方向,更是金融体制改革应当秉持的价值核心。
萧灼基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主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专家之一。国有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的。1981年,他在《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中,大胆地主张要按商品经济原则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1989年,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商品经济原则就是市场经济原则,市场化仍是今天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作为潮汕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十分关注家乡,曾经多次把脉广东经济。2002年,萧灼基亮出了对珠三角发展的最新观点:经济全球化对珠三角的冲击可能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大。珠三角企业家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必须进行转变。 提出了从地缘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从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从不规范竞争向规范竞争转变等十大转变建议。他对家乡的箴言,在近年来得到了应验,也是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就在萧灼基逝世公布的当天,在笔者的微信群里,一位老领导发了他与萧灼基在东莞一次论坛上的合影,并称,记得,萧先生在论坛上列举了民营企业的诸多“无奈”后大声疾呼:中国民企不应该因为不姓“公”而受到歧视,包括道德歧视,理论、法律、体制歧视,以及实际运行中的歧视。
萧灼基认为,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维护失地农民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实现教育平等、要加大医疗援助力度、要发挥社会救助功能等等,这些主张都记录在其生前高达1500万字的各种著述当中。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都把人文关怀视为经济学的最终归宿,这或许才是萧灼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他勤奋为学为人的一生,诠释了时代到底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这一历史性命题。
(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