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4-24 14:14:04
△《人民的名义》里“小皮球”讲述“小学腐败”(资料图)
作者:王彬
近些日子大热电视剧非《人民的名义》莫属,人们聊得最多的是官场贪腐和 “老戏骨”。不过,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这两天她的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这不是跟戏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 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小皮球”不仅存在电视剧中,在真实生活中,“小皮球”也不少见,只是情况各异而已。更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小皮球”的所谓各种交易,不仅涉及钱,还涉及权,只不过这里的钱与权是存在于儿童世界概念里的。也就是说,儿童世界的纯净与洁白正在被权钱侵蚀, “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也就真正凸显出来。儿童世界的这种情况,即使程度不大,也会更危险。
虽然,“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不会像社会上的权钱交易能带来直接恶劣影响,但是,其却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儿童的思维,甚至是干扰整个校园生态。一旦持续,所带来影响只会更可怕,因为这关系教育,更关系儿童未来的价值理念,稍有不慎,未来的社会思维也会更加扭曲。而对“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进行有效警惕和遏制,也就有了现实必要性和急迫性。
△《人民的名义》里“小皮球”讲述“小学腐败”(资料图)
如果要做到有效的警惕和遏制,那就得对“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种情况能够存在,离不开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这说到底还是成人世界的问题,这一点需要明确。
在成人世界里,人们喜欢用钱与权,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并以“人情世故”为幌子给自己心理的安慰,这也算是一种开脱。现在,校园中出现的这种“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就是成人世界那一套权钱交易的现实渗透,而且,更多的是微观细节上的影响。
其实推崇人情味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要看怎么去推崇。而成人世界里,通过权钱交易的方式来推崇人情味,那这样的人情味本身就是变味的。当其过渡到儿童世界里,一些细节情况就比较有意思。比如,为了竞选学生干部给老师送礼,给同学买零食。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是让儿童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了, 但实际上儿童是把所有的希望和想法寄托在零食等物质的东西上,选上了就归功于“钱”,选不上则把板子打在“钱”少,或者是另一方的狡诈上。
△《人民的名义》里“小皮球”讲述“小学腐败”(资料图)
无论最后怎么样,这都跟真正的人情味扯不上关系,反而还会加剧儿童之间人情的淡漠,放大权钱的作用。而且,这还会让本应该纯洁的儿童世界,可能会缺失纯粹而真实的交往,成长的真正乐趣也会被牵绊,结果只会让我们的儿童更加市侩,这便是痛点所在。而这样的影响,就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的言行,这些言行或许源于真实思维,或许属于无意,但却能够深深扎根在儿童们的心里,进而扭曲他们的思维,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实,这实质上就是学校和家庭对育儿教育细节化的一种轻视,既有自身处事思维不端正和言行过于随性的成分在,又缺乏及时而正确的引导与规范。对于“小皮球式”的权钱交易,所谓的警惕与遏制,就得在社会给儿童所营造的微环境里下功夫。无论外面真正的社会风气如何,只要能把这个微环境搞好,儿童的世界就仍是纯洁而正面的,甚至还会形成对抗权钱交易等社会恶气的一种有生力量。而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通过谨言慎行、以身作则来践行了。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