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09-24 09:54:09
作者:朱永华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无车日”,今年已是第10年了。在过去9年里,每到这一天,南宁都开展了相关活动,号召市民主动参与城市“无车日”活动,树立绿色交通理念,选择低碳、健康生活方式。然而,今年“无车日”却有些冷清,以往包括限行等一系列大张旗鼓的活动都没了踪影(据9月23日《南国早报》)。
平心而论,对于每年这天各地开展的“无车日”活动,笔者更觉得像“停电一小时”一样,更像是一种官办的“行为艺术”,其“噱头”价值远大于实际意义。据公开报道显示,截止去年,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承诺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涉及超过2亿的城区人口。而今年非但南宁等很多城市已经不再“轰轰烈烈”开展无车日活动,网络和很多媒体也鲜有“无车日”的报道。实际上这并不是人们不再关注或“遗忘”无车日,而是对无车日活动的理解更趋于理性和务实。当某些活动的倡导,距实现目的还有很长距离的时候,着眼于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显然比举办“行为艺术”更有实际意义。
无论是“中国城市无车日”还是变更后的“绿色出行”,都是号召人们树立绿色、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理念,但公共交通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在普通居民家庭放弃驾车出行还有诸多不便的现实情况下,正如有市民所言,“不是不支持,而是公共交通根本不便利,不开车不行”;“我记得,可是不开车,没有办法接孩子啊,时间根本来不及。”在这些实际问题还没有“绿色出行”可解决的情况下,是否记住“无车日”就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
显然,无论是否再倡导“城市无车日”,也无论有多少城市不再开展无车日活动,城市既不可能实现“无车”,也不能“没有车”,城市汽车拥有量本来就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一杆标尺,但在保护环境和城市道路无法满足所有车辆畅行的现实面前,作为绿色、环保、低碳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理念倡导,确实很有必要,也很健康。但城市的公共交通在线路、密度和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某些时段的某些公共交通工具还“人满为患”,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有待“打通”,很多市民群众愿意选择自驾出行,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我们设置“城市无车日”或“绿色出行”,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理念,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私家车主和政府公务出行尽可能多地选择公共交通或是“拼车”出行,再就是选择骑自行车既可出行又健康环保,但这三项出行都必须要有完善的设施条件为支撑,只有公共交通的便捷体验让城市居民感到“家中无车胜有车”,人们自然会选择更便利的“绿色出行”。另外,如果通过举办和响应“绿色出行”这一活动,发现城市公共交通所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并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让公共交通工具“大行其道”,让每一位出行市民切实感受到家中“无车胜有车”, 这样的活动或更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活动的积极意义难以彰显且还饱受社会争议的情况下,不举办或更是一项务实之举。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