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4 06:56:11
作者:刘天放
最近,不少影迷发现,一大波经典翻拍电影正在上映或者正在准备上映的路上。先是本月初,经典悬疑影片《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新版上线,紧接着迎来了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的重映。这部新片,正是日本经典电影《追捕》的翻拍版本。还不仅限于电影,电视剧翻拍早已不是新鲜事,每年几乎都有人跃跃欲试甚至付诸于行动。那么,为何不去搞“原创”却非要“炒冷饭”呢?翻拍大波影视剧,到底是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再说得难听点,是不是有些创作上的“黔驴技穷”呢?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翻拍就会冒出来掀起一股热潮。搞不出原创就来炒冷饭,这种感觉令人有些怪异。一部剧有多经典,真正的粉丝就对它有多珍视。如果想翻拍,恐怕不会有什么期待中的结果。事实也证明,国内几乎没有一个翻拍的经典能够超过以前。翻拍后令人感觉如同“嚼蜡”。经典如初恋,初恋的美好在何处?不是想翻拍就都能达到预期。
翻拍也不是不可以,国外就有翻拍成功的经验,但那不是学不来的。人家不但翻拍,还有续集,《变形金刚》《哈里波特》《加勒比海盗》《蜘蛛侠》等续集的拍摄成功大加赞赏。从票房来看,这些剧目的续集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多数创造了票房的新高,可谓大获全胜,形成多赢局面,让人百看不厌。可轮到国产影视剧就不同了,那些翻拍的影视剧,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不是被吐槽,就是被遗弃,基本上没人买账。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还落下了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为什么翻拍总不成功?翻拍剧和经典剧之间相差了什么?说穿了,还是在艺术性、观赏性上比原来有很大欠缺,很难有吸引力。是为了艺术追求孜孜以求,还是盲目跟风,想着出名发财,差距就在这里。虽然翻拍要比重新创作或“另起炉灶”显得容易些,但也不能因为翻拍就忽略了剧本的质量,胡编乱造更是行不通。创作是第一要务,是翻拍成败的基础,翻拍要是失败了,失掉的不仅是观众,还有原本对已成功形象的瓦解和品牌的贬值。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翻拍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不是在满足观众对影视剧观赏的愿望,而是一门心思地只想怎样捞钱。从出发点开始,这些影视人就失去了正确方向。拍戏赚钱无可厚非,但商业性和艺术性也有交汇点,真正叫座的影视剧,哪一部不是艺术性和商业性具佳呢?老版《西游记》谁能超越?可里面为艺术的付出,当今之人能做到吗?如果不在原有的经典基础上创新,给观众带来惊喜,或对经典有充分的补充,谁又能买账?心中只想着挣钱,不愿为艺术吃苦、操劳、奉献,不可能拍得比原来的影视剧更好。
观众有头脑也有鉴赏力,要是拿出质量劣质的翻拍糊弄观众,观众回馈的肯定不是白花花的银子,而是“用脚投票”。按说现在再拍以前的剧,画面、服装、特效都有太多的优势,但又拍不出理想效果,根源在于对创作的态度和付出上。可见,翻拍盛行,射出中国影视剧行业的急功近利心态。文艺创作,关键在于一个“创”字,而翻拍或重拍与创新不粘边,也恰恰说明一些人在创作上已经江郎才尽。经验证明,只有靠创新,才能使艺术之树常青。
由此,编剧和导演们必须反思自己,否则,拿出的作品基本可以肯定是废品。翻拍不是你想拍就能拍。从以前的经验看,说作品,前例中毁剧的不少,没亮点的也不少;说观众,有珠玉在前,观众的要求其实更高。以上种种,足可见翻拍的风险,至少突破观众的“先入为主”就很难。由此,想翻拍可以,请拿出本事、亮出水平来,以体现对经典和观众应有的尊重,否则,“没那金刚钻就别玩那瓷器活”。如果做不到非要硬来,只能贻笑大方,自食其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