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8-29 10:18:08
作者:维扬书生
几个月前,郑峰冲着“在校名师指导”“3个月能在原有成绩基础上提高20分”“没效果退钱”等承诺,给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报了南宁市一家培训机构的数学班。然而,孩子的期末成绩依然不理想。更让他惊讶的是,孩子告诉他,在这家培训机构里上课的教师不仅不是什么名师,有的还不一定有教师资格证。(8月28日 中国青年网)
现如今,很多家长一放假就争相将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接受名师点拨,而事实上,培训机构的所谓名师大多是假名师,有的“名师”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是货真价实的“假老师”!
不是名师却冒充名师,与家长的名师情结有关。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能评上各类名师的教师,肯定有过人之处,其教学效果也一定远超普通教师,于是各类名师就成了培训机构吸引家长眼球的金字招牌。而事实上,各类名师的教学业绩不见得就比普通教师好到哪里去,在论文、大赛、课题至上的年代,许多教师仅仅凭借花钱发的论文和课题、表彰而跻身名师之列,教学效果平平的所谓名师大有人在。但是许多家长还是天真地认为,名师就像名医馆的名医一样具有非凡的本领,请他们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分数不成问题,加之培训机构承诺“没效果退钱”,这样的培训班家长怎么能不趋之若鹜呢?
培训机构为啥会假名师扎堆?其原因有五:
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在培训机构兼课,一旦查实,都要给以相应的处分,在此背景下,名师们大多爱惜自身羽毛,不会轻易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课。
二是名师在校外兼课的收入,远不如在家搞有偿家教的收入。毕竟在培训机构兼课,是替培训机构老板打工,还有被举报的危险,而在家辅导学生,赚得更多又相当安全。
三是从成本核算角度看,培训机构聘请真名师花的钱比聘请假名师花的钱多得多,出于追去利益最大化目的,他们都不约而同倾向于找一些假名师冒充真名师来忽悠家长。刚毕业或没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少,但上进心比较强,还肯用功,与初高中生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培训机构通常会把这样的新人讲师安排到一对一岗位上。一对一辅导一个小时收费约200元,而初入职的大学生只能拿到十分之一的提成,这些低成本、高回报的假“名师”自然最受培训机构青睐。
四是主管部门监管乏力,让无良商家有机可乘。有人在工商注册时是申请开办文化传播、文化咨询类的公司,经营范围里也没有写培训,最后却办起了教育培训。如果接到这类机构师资造假的投诉,工商部门没有相应的执法标准,只能转给教育部门去管。但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只监管本部门审批、注册的培训机构。没有在教育局登记的培训教育机构并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多头管理导致许多培训机构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
五是家长对培训机构真假名师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毕竟隔行如隔山,家长最关心的是能否给孩子报上名,至于广告中吹嘘的名师是真是假则无法“验货”。报道中提到的广西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徐瑞(化名)在做暑期兼职时,就曾被培训机构包装成参加过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的优秀教师。去年暑假,他到南宁市西乡塘区另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应聘,在经过面试和笔试之后,机构为他安排了一次简单的入职培训。有的培训班的老师甚至不用真名授课,既便于“包装宣传”,又便于掩盖一些人不具备教师资格的情况,使得家长无从查证。
在一考定终身的现实语境下,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落败,校外培训无疑成了不少家长为孩子提分的一种刚需,想要让家长和孩子远离培训机构是不太现实的,唯有监管部门切实负起责来,提高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严格审查任课教师资质,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此这般,假名师才会销声匿迹,孩子们享受到的校外培训才会物有所值。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