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2-29 11:09:12
作者:刘天放
近日,著名打假人王海买了“六个核桃”,喝了以后认为自己没变聪明,将生产商和代言人陈鲁豫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货并赔偿500元。目前一审法院以依据不足为由驳回王海诉讼请求,王海已上诉。27日,记者在王海微博上看到,他依然在继续对此事发声。(12月28日《钱江晚报》)
该报道以大量篇幅介绍以王海为代表的职业打假人目前遭遇的困境,言称“职业打假这条路,不好走了”,因为在不少职业打假人看来,法律已经不站在他们这一边了。暂不谈职业打假人处境的尴尬,单说王海的这个案子。他称喝“六个核桃”后没变聪明,状告生产商和代言人陈鲁豫,但一审败诉。然而,以一名消费者的体验来说,诸位要是总喝“六个核桃”,你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吗?
其实,六个核桃广告语宣传补脑,“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词,早在数年前就被指“不靠谱”。据《京华时报》2014年8月26日的报道,核桃类饮料的命名中着重强调了“核桃”二字,但实际成分中“核桃量比糖少”。在配料中,前三位依次为水、白砂糖、核桃仁。中国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阮光锋就曾表示,这说明核桃类饮料中的白砂糖含量要大于核桃仁,因为配料表都是按照原料的含量多少来排序的。那么,“六个核桃”中是否真有“六个”,就大白于天下了。
当前,无论是电视、报纸、网络,还是城市街道、地铁、车站、机场、码头,经常见到核桃类饮料的“经常用脑”、“脑力劳动”“激发智力”等宣传口号,暗示这些核桃类饮料具有补脑功效。这些饮料是否真的具有宣传中的补脑功效,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核桃补脑本身就值得斟酌,而核桃类饮料中核桃含量有限,补脑功效更无从谈起。因为目前国内外对核桃这类坚果,一致认为有降血脂、益心脏、防衰老的功能,唯独没有提及有补脑的特殊功效。
早在2012年5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发布消费提示说明,国家从来就没有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而核桃类饮料关于补脑益智的宣称,就有误导之嫌。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动物系终身教授张大宏称,核桃所含的养分不是兴奋剂,因此不会像激素或咖啡因等某些药物能在短期内改变大脑的思维活动状态,因此就更谈不上“急功近利”的补脑特效了,而且很多所谓补脑养分都无法突破屏障进入大脑,也就不能被大脑吸收。
甚至有食品专家称,在营养成分方面,核桃露可能还不如牛奶豆浆。而“六个核桃”中“六个”的说法是否合适呢?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曾表示,“六个核桃”的命名是在打擦边球,尽管从法律的角度讲,它作为一个商品名,并没有明确说里面含有6个核桃,但它与食物有关,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这种做法虽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不合适的。不过从目前法律来看,这点也算不上违法。
这可能就是导致王海败诉的原因,败诉了,绝不能说明这款饮料没有进行过虚假宣传。今年7月1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大对食品功能声称广告违法和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力度。虽然“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可能从法律上无法追究,但明摆着宣传与事实不符,难道就没有办法吗?面对食品涉嫌虚假宣传,是不是也该戳一下食品虚假宣传的痛点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