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晓哲
记者调查发现,“纽瑞滋”等多个洋品牌奶粉实为华人在海外注册加工,专供中国市场,在当地不销售也无知名度。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崇洋”心理泛滥,此类洋奶粉应运而生。(1月1日新京报)
从竞争形式上说,这样的假以外国品牌效应,以达到市场竞争和牟取利润目的的“打外国品牌”的行为,包的就是一个个“唬人”的外国洋名子和包装。如多年前就被人戳穿的实际上是国内厂家生产的“法国合生元”奶粉、自诩“美国施恩”的施恩奶粉,都是以“洋名”和“洋名牌”获得上位的“货色”。
对于这类带有“商业欺诈”色彩的“打外国包装”的销售行为,我们应予以痛斥和抵制,但这类“假洋鬼子”式的奶粉,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心”(如“纽瑞滋”奶粉,此前“纽之健”、“纽利兹”奶粉,公司注册人全是华人),一旦“挂个洋品牌的‘羊头’,就能卖出极高的市场价格(狗肉价格)”呢?这才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有广袤的土地,也有优质的牧场和优质的奶牛资源,更有最广大的市场消费群体,然而,众多国内奶企竟“俘获”不了国人的心,这恐怕不是我们不具备掌握市场的“天时地利”而是“人和”上出了重大问题。我们也并不缺乏先进的鲜奶或奶粉生产技术,有些生产工艺甚至世界领先,为什么“国内品牌”就卖不出好价钱、反而被一些相对富裕群体抵制、罢吃?根本上是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心”、也就是“良心”出了问题。
消费者一而再、再二三地在国内奶粉品牌上“失望”和“上当”。如“三聚氰氨”毒奶粉事件是一例,而随后的圣元婴幼儿奶粉深陷“性早熟门”,2009年甚至包括2010年,在河北、山西、天津、青海等多地,又有数家乳品企业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被查处……以及日前曝光的蒙牛深陷“致癌门”事件,无疑一次次戳痛着公众已经敏感的神经。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关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未来和成长,某种意义上消费者根本是“伤不起”的。在一个事实上证明外国奶粉、外国品牌相对更安全更放心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些洋奶粉贵一些,或者即使是“假洋鬼子”也能让人趋之若骛,说明什么呢?说明国内品牌的信任度已经严重匮乏!
“假洋鬼子”奶粉都能热卖,明明很便宜的国内奶粉无人购买,一些国内旅游者竟然“不远万里”、不惜代价到澳门购买国外奶粉,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不排除也正是国内乳品行业声誉、信誉岌岌可危的信号。“洋品牌”近两三年来已经牢牢占据国内市场40%比例,在2010年农业部一位官员透露,当年前11个月,奶粉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06万吨,而在己经过去的2011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接近或超过50%。不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奶粉品牌的信誉和品质问题,国内品牌甚至就根本竞争不过一个个“假洋鬼子”,这即使是市场的残酷,也是消费者无奈之下用“脚”投票的理性。就此,一个“热卖”的假洋鬼子品牌,实际上已经或正在给国内诸多奶粉品牌带来深刻教训。
新闻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