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海建
4月24日晚,央视曝光山东和浙江的蜜饯加工厂家随意往蜜饯原料里添加漂白防腐剂。加工厂将桃肉等原料直接在露天晾晒,常年暴露在苍蝇与灰尘中。这些蜜饯原料随后流入杭州广东等食品公司。记者将来伊份、家乐福等店的蜜饯送检,发现各种添加剂都超国标最大使用量。(相关新闻:)
“食”者,仁者良心。当加工食品的企业犹如垃圾场、当烂掉生虫的果肉都卖给人吃、当苍蝇与蚊虫混迹在生产流程中、当漂白剂防腐剂打了鸡血似地添加无惧……五彩斑斓的小蜜饯,恐怕比农民喂给猪吃的食物要远远龌龊许多。光天化日之下,这是又一场良心沦丧、信仰缺失的表演,而利润永远是唯一的导演。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蜜饯中的许多添加剂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最大使用量,有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三倍多。专家称,如果超量、超范围地长期食用,可能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对敏感人群也许存在危害。
小蜜饯里的悬疑不过是此前食品领域诸多乱象的翻版:譬如即便是如此令人发指的生产环境,但几乎每家蜜饯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外包装上,都赫然印着qs的食品安全标志——那么,所谓“qs”难道只是个“收钱发货”的标贴而已?若纯洁的qs是被山寨了,但这些小蜜饯竟然都畅销于来伊份、家乐福等大零售商,qs为何如此“不知不觉”?譬如在本以为相当严苛的检测环节,竟然一直是厂家“主动送检”,而且“仅仅是检查有没有细菌超标,别的什么项目不做检查,交2000块钱就可以”,结果就是诸多小蜜饯厂家只要脑子没坏掉就轻飘飘“玩通关”——如此牛栏关猫,与草菅人命何异?其实,道理无须很多,只须问一声:如果质监或者任何公权部门亲自去过如此肮脏不堪的地方,还需要什么技术、需要什么仪器来定论其合格与否呢?
以上追问,实在算不得新鲜,真正有意思的是以下现象:记者在当地采访发现,大小超市的“蜜饯很不好卖”,超市工作人员直言“本地人反而不吃的”。一是可见蜜饯在当地已经“臭名远扬”,成为当地人禁食的潜规则,估计只有地方职能部门恰巧“失聪失明”着;二是大家都习惯了与邻为壑,反正蜜饯是做给“外地人”吃的——这与当年染色馒头事件中参与制作的小伙子一声“打死也不吃”何其相似?这与“敌敌畏泡菜”事件中泡菜厂的老板的那句“我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何其相似?因为“不是自己吃”,所以不把“吃的人”当人看,消费者不过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与猪马牛羊无差——在这个意义上说,动物尚且有“动物福利”的吁求,而人在无底线的市场里,比有福利呼声的动物要贱格甚多。
骂监管,确实监管该骂;骂厂家,确实厂家无良——问题是骂完之后,又能怎样?关了停了这一两家蜜饯厂,还有更多的蜜饯企业在孜孜不倦;漂白了这个堕落的产业,还有更多光天化日下的不堪被媒体手到擒来。我们的一些食品,正在竞相进入“比贱时代”,比的是假恶丑的底气和胆量,等到有一天,我们真的“一砖拍下去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还会把丑闻当做冷幽默看?
事已至此,还是别急着让企业先流淌“道德血液”吧——财政供养的权力监管如果不能“道德”起来,有限的公共监督迟早会审丑疲劳、进而见怪不怪。从明胶惊魂到问题囊事件,从地沟油到小蜜饯,也许不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恶劣了,也不是我们的权力沦陷了,而是责任清晰之后,阴影与丑陋终于晒上了太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小蜜饯”等蛛丝马迹中,还能看到那么些许的希望与愿景。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