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2-29 09:32:12
作者:刘天放
昨日上午,引发广泛关注的公共场所“无烟诉讼第一案”,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小李一方认为,列车禁烟是大势所趋,吸烟者即便是在火车车厢连接处吸烟,二手烟也会对非烟民的乘客造成影响;而铁路方面则表示,在普速列车、长途慢车等“绿皮车”设吸烟区,是对烟民乘客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措施。(12月28日《新京报》)
无论“无烟诉讼第一案”最终是否能获得法院的支持,都将具有警示意义,至少能让“吸烟有害”更深入人心。女大学生小李依据自身的经历,站出来承担公益诉讼,应该说这样的年轻人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发现有可能损害公众利益的是行为,小李选择站出来发声并诉诸于法律,这值得称道。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旅客在高铁动车列车组上吸烟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列车火灾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去年8月15日,铁路部门发布了升级版的“动车吸烟处罚规定”,全路客票系统对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罚的旅客可暂停发售动车组车票。
于是小李们质疑:既然高铁动车禁烟,为何普通列车不全禁?
铁路部门回应,高铁列车全封闭车体、高速运行,且车内设有数量众多传感器,有烟即会引发车辆紧急降速或停车。普速列车非全封闭,且车厢内同样禁烟,只允许在吸烟区吸烟。也像本次的被告哈尔滨铁路局解释的,侵权要有具体的侵害后果,小李目前无法举证证明有任何具体的侵害结果发生。另外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在高铁动车等行程较短的列车上,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程禁烟,但是,在普速列车上设立吸烟室,既符合规定,又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小李在普通列车车厢内闻到烟味,可以从车厢的设计、管理、自律等方面找原因。目前我国的列车车厢早已升级换代,远非过去那种到处“漏风”的车厢,而多是空调车厢,封闭较好,一节车厢仅有一两处车窗可打开,但车厢的连接处却没与完全封闭。如果吸烟旅客在此吸烟,一般不会把“二手烟”带到车厢内。遗憾的是,列车连接处与通往车厢的门总是开着,来往的旅客大都没有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这就使烟雾蔓延到车厢内,且列车员工作繁忙,无法总是代为关门,因此,造成不吸烟乘客被动吸烟,并非“有意”。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到责任,吸“二手烟”本可以避免。
普通列车一般要运行20到30个小时,覆盖多个省市,在车厢连接处设吸烟区是人性化体现。如果禁止,激进烟民有可能跑到车厢里吸烟,而普通列车并没有烟雾报警系统,那就更危险。目前看,在普通列车上全面禁烟,无论从列车设计,乘客自觉,还是管理难度及成本等,都无法达到要求。而小李们被动吸“二手烟”,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各尽其责。
全面禁烟是大势所趋,但普通列车设吸烟区,可视为尊重部分乘客习惯的人性化处理。只要吸烟者不危害他人,那就是其正当权利,不容任何人侵犯,但如果侵害了他人权利,就该从设定规则的管理和设计漏洞中找原因。普通列车的车厢连接处设吸烟区,看似在以全方位、多角度试图从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找到平衡,即把人性化和健康都考虑在内。
从目前看,虽然全面禁烟不可阻挡,但还需要过渡期,对于普通列车全面禁烟,恐怕尚待时日;搞“一刀切”显得操之过急,可能适得其反。从尊重每个公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看待普通列车全面禁烟,培养规则意识,等到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如何?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