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01 11:22:02
刘德成(左一)种植的莲藕颇受欢迎。(资料图)
作者:李兴会
历城区鲍山街道农民刘德成,本是一名长途货运司机。因钟爱藕塘美景回乡创业,将集景观、蔬菜和水果于一身的湖北“水果藕”移植到了济南。2016年收获季,一经投入市场就广受认可,特色“水果藕”成了抢手货。下一步,刘德成将开发荷花盆景、莲藕农家乐等在内的莲藕综合产业,带领村民搞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 1月31日)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然而“学霸农民”刘德成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大胆创新,运用现代养殖技术,愣是将产自南方的“水果藕”及万亩荷塘景观,活生生地移植到了济南。不仅个人获得了客观经济收益,更为当地农民树立了“科技兴农”的典型,成为现代农民科技致富的榜样,更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很明显,刘德成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也没有任何的幸运和偶然。而是基于自身努力和国家政策、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必然”结果。首先,是自身兴趣的驱动和大胆的实践创新。刘德成在十多年走南闯北的生活经历中,唯独对南方的万亩荷塘美景情有独钟。而他生活的村庄,“藕”一直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导农产品,这为“景观移植”的大胆设想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可能。固有的家乡情怀和特殊经历形成的对藕独有的偏爱,成为他培育本土“特色藕产业”的引擎和发动机。
然而科技兴农需要的不光是体力,更为核心和关键的因素是脑力。殚精竭虑、绞尽脑汁的脑力劳动,对农民朋友来说无疑是最艰难的挑战。然而越是艰难,越难能可贵。为此刘德成不畏惧在知识的山路上勇攀高峰,尽管是地道的农民,却手不释卷、勤奋钻研。尽管学历不高、文化底子薄,仍然一边打工一边拿下了大专文凭,还是科学种田班的积极分子和优秀学员,先后获得了10多本农业培训班的证书。专业知识的积累加深,帮助他克服了在水果藕移植、养殖、培育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自己家门口,培育出了原汁原味的“水果藕”。
当然,还离不开当地惠农支农政策的扶持。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刘德成大胆实践提供了“硬件基础”:刘德成所在的鲍山街道处于城乡结合部,农业占领了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丰富现代农业内涵、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一直是该区的农业工作的总基调。为盘活农业,当地不仅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科学种田培训班、组织农科院的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给予农民必要的指导,更有宽松灵活的土地流转政策,使养殖大户能够连片种植产生规模效益。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地充分利用了“白泉灌溉”的特殊地理优势,使培育出的“水果藕”香甜清脆,口感极佳,从而赢得了市场。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主流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增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农工作会议中曾指出:“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人。提高农民,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扶持农民,就是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刘德成事例无疑是对总书记讲话的生动诠释,百亩“水果藕”的一炮走红,依托的不仅是刘德成这样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新型农民,更得力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保护。
同时,刘德成的成功对我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是充满正能量的鞭策: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上下同欲一条心,农村不再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大胆实践、敢于创新,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面临怎样的条件和制约,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都有机会取得自己的成绩。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