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24 09:56:01
作者:刘天放
在301医院、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天坛医院等大医院周边,可以轻易找到自称正规救护车的各种车辆,这些车多为外地牌照,自称可为患者提供转院、场站接送、急救等服务,车主们将关系网撒向医院内部,护工、清洁工等都会为他们介绍生意。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盘踞在大医院周边的外地救护车,80%以上都没有正规的急救资质和持证医生,车辆多为私人拥有,有些所谓挂靠在外地医院的救护车,实际上已经很多年没有经过当地车辆、卫生部门年检审核,属于非法运营。北京黑救护车暗访:无资质称啥活人死人都拉。(1月23日《新京报》)
应该说,这些“黑救护车”早已不是在暗中经营,而是明目张胆地在牟利了,其猖狂程度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选择无资质的“黑救护车”,患者和家属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然而,这些“黑救护车”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正规救护车少,即资源有限外,还因为“黑救护车”已形成了一个医疗急救中的灰色利益链,而且,这个利益链盘根错节,不仅涉及到言称的医院内的护工、清洁工、保安、附近商店、酒店的人员等,更涉及到医院内部的其他公职人员。
虽然目前我国在对 “黑救护车”的监管方面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如不加强监管力度,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就像该报道中那些“黑救护车”经营者自己所言“死活都拉”,甚至还有重症患者也敢拉。是的,执法部门在检查执法时,确实面临着很大压力,因为从事非法运营的救护车,从外形上看无法辨别出是不是“黑救护车”,只有通过检查车辆手续才能分辨出真假。但是,从“一些私人救护车运营者自称可以随意进医院接送病人”,以及在医院内不仅有停车的固定地点和手续办理,就可以窥见,还是包括医院在内的监管部门没有尽到职责。
众所周知,对“黑救护车”的监管涉及很多部门,其中包括运管、卫生、客管、交警甚至城管,多部门交叉监管,就是重叠管理,监管起来更难,有可能造成监管的空白,甚至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没有一套靠制度建立起的联动性保障机制肯定不行。所以,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弊端,也是监管执法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仅靠严厉打击,没有部门的联动与合力就显得很不够。
事实上,人们一直在呼吁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和规范救济服务业,不断完善医疗急救的网络,加强对医疗急救行业的整顿和监管,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其中,大力发展医疗急救服务业,绝不能总停留在口头上。“黑救护车”猖獗,也是源于正规急救车的严重不足,这也不是一个地方的状况,而是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城市的现状。一直以来,我国救护车的配置整体显得很不足,已让日常急救服务显得力不从心,不但是城市内的急救,在外地转运服务上更是问题突出;长途急救转运总是显得捉襟见肘。这才是大力发展急救服务该触及的重中之重。
要想堵住“黑救护车”的灰色生存空间,不仅病人和家属要提高警惕,认真分辨真假救护车,谨防上当受骗,监管部门也要负起责任来,要有所作为。而在医疗急救业加大投入,使急救车资源不再紧缺,就可能有效地斩断任何附加在“黑救护车”这一灰色利益链上的所有环节。
一次次的严打,肯定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之策就要使正规救护车资源充足,监管就要联合执法,或认定某一部门成为监管的唯一机构。否则,就是媒体曝光“黑救护车”的消息再多,就是再严厉打击几次,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