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14 06:21:01
《记住乡愁》第三季(资料图)
作者:徐圣娥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由中宣部、广电总局、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承制完成。节目以特色古村镇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一步步呈现。对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对内,成功凝聚了大众的家国心。不得不由衷地说,《记住乡愁》是一部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承续、融合的上乘佳作。
以乡愁为媒介成功聚焦了大众的关注度。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故土,甚至终老他乡。人们似乎已经忙到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回望故乡。乡愁也就成为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位,一碗熟悉的家乡菜,一声亲切的乡音,都能轻易触碰、都能轻易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一如《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一般,《记住乡愁》以乡愁为媒介,紧紧抓住人们内心最深的触觉,温柔地搅动着游子思乡的情愫,并用镜头丝丝入扣般显现出来,“一镇一味道,一镇一神韵”。怎能不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沉醉?怎能不让“篷门今始为君开”的守望者自豪?
高收视率就是极好的证明。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电视剧。自2015年1月3日晚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截至3月1日,该节目平均收视率达0.42%,较第一季平均收视率0.33%提升了27%;平均每集收视人群约1950万人次,参与相关话题新媒体互动人数达3000万人次。
《记住乡愁》第三季(资料图)
以不可分割的文化认同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软着陆。第二季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入手,从乡村形态、人物风貌着眼,记录的是乡村的人物故事、乡土风情、原始生态,但其始终紧扣“仁义礼智信,忠孝勤俭廉”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主题。第三季犹如一根绳子,串起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古镇文化,向我们展现出古镇建筑之绝美、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精彩。中国传统文化生动的韵律和幽深的哲理,就在这古镇的一砖一瓦、一餐一饮、一草一木中,就在这原本朴素至极的一个又一个小山村的屋瓦路桥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丝毫没有说教的味道。
《记住乡愁》成功地让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乡愁小滋味,回味忆无穷,人们与故乡之间最深的联系永远是那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可分割的文化认同,乡愁才能温馨地提醒我们许多今天已经模糊的观念,已经混淆的道理,于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记住乡愁》第三季(资料图)
以灵魂的归属感成功凝聚了大众的家国心。家乡,是一个地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记录乡愁,是为了留住乡愁。《记住乡愁》用镜头和影像的方式,看似记录的是山川秀美、农村原貌,讲述的是人物故事、家教祖训,实际上是以灵魂归属感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切感念,进一步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文化解决的问题是给人们的心灵找个家,找个停留的港湾,找个共同的认可,带领人们走出精神迷茫、走出精神困境。《记住乡愁》一集围绕一个主题,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记述了100个传统村落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实乃教子、持家、传家、兴旺门庭的大智慧。凝聚了亿万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激发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共鸣。让人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血脉和源泉。
《记住乡愁》会让文化虚无主义者走出虚无,让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人重新找回民族自信,让道德悲观主义者重新找回乐观,让迷茫无助的人重新找回方向。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从中吸收到文化营养,增强文化凝聚力,进而不懈奋斗。让治国者、为官者、从商者、独处者从中得到润物无声的启示。也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