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12 10:32:01
作者:刘天放
季临近,南京市第一中学的部分学生却“心里不慌”。南京一中国际部主任黄侃发明“分数银行”,考分在及格线以下的学生,可以向任课教师申请“借分”,下次考试出分再行“还贷”。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黄侃表示,“分数银行”灵感来自实体银行,目前仅在国际部推行,有包括信用评估在内的完整“借贷”流程,其创设目的,则是为了给学生减压。(1月11日《新京报》)
所谓“分数银行”,其实就是事先“借分”,就像贷款一样。据称是由南京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主任黄侃,根据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了解到“中小企业贷款”的概念,随即将之运用到了教学中。可见,这个“分数银行”是由金融贷款的概念产生,与教育中的测试根本搭界。猛一看,这个“分数银行”挺像那么回事,但仔细琢磨,就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了。
首先,该“银行”是“无本万利”,也就是说,本来“银行”中就没有什么“存货”或“资金”。就像报道中的例子那样,南京一中高一学生桂星瑶表示,自己在一次物理考试中失利,仅得53分,通过“分数银行”借得7分,侥幸没有挂科。而这也意味着,在今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他的物理成绩至少要达到67分,才能保证无挂科记录。由此可见,所谓“分数银行”,就是将分数倒来倒去。这次不及格,下次多考一点分,就没事儿了。可是,本次的成绩能算“下一次”或者“上一次”的吗?两次考试的内容、难度、标准肯定不尽相同,那么这样的“借贷”能考出学生真实的水平吗?
其次,要想得到“分数银行”中的“贷款”,采取的是“一票否决”,那么借分资格实行的“一票否决”主要是“以学生出现一个学期连续迟到五次以上,逃避打扫卫生三次以上等违纪行为时,可撤销其借分资格”为依据,可是,上述“一票否决”内容与学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倒与品德有关。因此,拿品德的内容来衡量学业,这是不是有些张冠李戴?
再次,“分数银行”的“行长”是老师,大权在握。如果学生想借分,就需要任课老师同意,也就是说,在具体“还分”规则设置上,教师有很大的裁量权。如果任课教师认为学生无偿还能力,就可以拒绝借分。如果教师的裁量权过大,能否拿捏准确,全凭任课老师的印象,这里的寻租空间很大,会不会造成不公平?这就意味着,一切都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跟分数就关系不大了。也就是说,老师也是靠不住的,只有考试成绩,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另外,申请“借分”的学生,还需要提供另一名学生作为担保,如果逾期未能偿还所借分数,则从担保人的考分中予以扣除,或者从借分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强制扣除。对于借分不还或逾期还分的借分学生,还会将其列入黑名单,限制借分行为。这就更不靠谱了,如此,谁还愿意担保?因为对担保人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风险太大,本着“无利不起早”的原则,谁还愿意担保?
综上,这种“分数银行”虽然想解构一下目前的应试教育,以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但还是没有走出应试教育本身,更使其强化。而且,除了教师的权力增大外,随意性也增强,“借分”及格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利贷式“借分”及格,使学生有了依赖。也许,对那些成绩本来就不理想的学生就更产生了依赖感,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总是盼着“下一次”或者“上一次”。想尝试突破“分数论”,但最终还是陷入了“唯分数论”,不仅弱化了考试的严肃性,还将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惰性也可能会增加,总的来看,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事还是别做。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