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17 09:42:01
“假鞋之都”遍地高仿,围绕假鞋有完整产业链(资料图)
作者:朱永华
福建莆田曾因为大量产出仿冒名牌的运动鞋,被戏称为“假鞋之都”。时至今日,虽经当地政府多次打击,但假鞋仍然屡禁不止。而位于莆田市北部的安福电商城附近,白天店铺锁闭、人影稀少,夜间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车流不息,几乎所有人都压低了声音在交流、交钱、拿货,附近的几条街道甚至会经常堵车,这里因此被称为“夜安福”。(1月16日《北京青年报》)
在关注“假鞋之都”的长篇报道的同时,另一则假冒各种名牌调料的长篇报道,也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报道说,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生产着大量假冒名牌调料,雀巢、太太乐、王守义、家乐、海天、李锦记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这些假冒劣质调料,通过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一南一北,一个是大量产出仿冒名牌的运动鞋的“假鞋之都”,一个是大批量生产名牌调料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两地假冒产品的年产值不仅双双破亿,产品同样都是销往全国各地。
坊间有句不大文雅的俗语叫着“人出一窝,鳖出一滩”,意思是说,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或赚了大钱,马上就会引起周围人的群起追随和效仿,继而逐渐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到职业化。而现实中无论任何产品还是各种人物、技能等等几乎都能体现这一特征,过去有些地方也曾经出现“乞丐村”、“小偷村”甚至“诈骗村”“贩毒村”等,正是因为看到本村有人从这些“职业”里赚了钱发了家且还都相安无事,于是就引发更多人的参与,实际上天津的“北方调料造假中心”和莆田的“假鞋之都”也都是沿着这一轨迹慢慢形成,最终一发而难收。
其实,针对这种小范围区域性的造假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惩治打击也并不是太困难,但要根除和预防死灰复燃却不是件易事,原因就在于“金盆洗手”后的重新就业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假冒调料中心”还是“假鞋之都”都已经存在很多年,不但已让从业者形成根深蒂固的职业观念,除了拥有造假技能之外,对其他则茫然不知甚至不感兴趣,正是这种基于造假职业之外的心理荒漠难以消除,才导致禁而不绝甚至连根铲除之后,转而又在其他地方“东山再起”的主因。
如果说“假鞋之都”的经营者和员工设备等完全可以从事正当鞋业生产,甚至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质品牌,然如果这种心理荒漠不能被绿茵覆盖,有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作祟,即使“假鞋之都”遭到重创,也可能形成更难治理的“假鞋游击队”,而像天津独流镇“调料造假中心”则就更需要强化职业转型的引导和服务等综合治理,否者,仅以重拳整治,很可能也会让其“北方不亮南方亮”。
实际上从过去治理“乞丐村”“制毒村”等区域性违法犯罪的经验来看,整治加强化职业引导才是彻底消除这种区域性违法的最有效措施。我们国家是传统家族观念非常强的国度之一,家族中某一人在某方面有所突出,无论是性质如何只要赚到大钱,都会在家族乃至周围群众中产生深刻影响,无论“假冒调料中心”和“假鞋之都”如何成气候,如何祸及全国,都是由当初某一小作坊而起,因此,人们在关注和要求相关部门对其实施严厉打击的同时,更不能不对某些地方政府当初和当下对某些违法行为的“姑息养奸”进行反思,正是因为政府某些部门对小假冒作坊的过于包容甚至“不屑一顾”的纵容,才使得这些“毒瘤”一天天长大并呈蔓延之势,这样的教训我们已经经历很多,没有任何理由再不深刻吸取,将市场经济中的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之中,既是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的必须,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以敏锐的法治眼光来洞察市场,发现任何新型的违法生产和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应当保持“零容忍”态度,并积极主动做好职业转型引导,是如此,我们的市场也一定会因假冒商品绝迹而变得更加绿色和健康。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