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19 10:29:01
“哑巴群众”开口说话(漫画 王铎)
今天,中国青年网官方微博发布一张照片成为网红,说的是一地方报纸今年1月10日刊登的一篇“给困难居民送棉被”的新闻报道中居然出现了“哑巴群众开口说话”的内容。中国青年网微博喊话:“是稿件有误还是新闻造假?”(《北京晚报》1月18日)
哑巴说话,铁树开花,瘸子奔走相告,瞎子看了该新闻泪流满面。首先这不是拿残疾人调侃,而是出于众网友的后续跟帖。种种怪事,必有奇怪的新闻理念,而奇怪的新闻理念背后,就是悖谬的新闻事实之添油加醋与歪曲。以赵本山小品论,一般的新闻稿之感谢,是感谢mtv云云,这其实是一种最老的老套路。当老套路用腻了用烦了毫无新意之后,就有了人性化心理化的旁白描写。“这新被子好暖和,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看看,既没有感谢某某的老套路,又人性化到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的合理化预想,多么多么写实与深入人心呀?然而,这句话其实假到不能再假。
按照国人感谢语语境,仍然是感谢政府的关心,感谢街道的爱护云云。暖和不暖和,还没盖谁知道?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还没到晚上怎么可能体验?即便他是个言语正常的特困户,口里一定是谢谢,最多是感谢政府感谢街道,这下有了新被子盖了等等,而不会说出所谓的人性化的“很舒服”。这就是该新闻背后的“软造假”之处。哑巴说话关键不在哑巴,关键在于媒体习惯了“替哑巴说话”。
至少一部分媒体与新闻人早已经习惯了替笔下的人说话,当然也早已经习惯了替哑巴说话,而不习惯原音重现的录音性说话,因此才拿一种近似于模板性的套路造稿子。被子可能是真送了,米面油也没有做好姿势照完相之后再拿回来。哑巴肯定也呜噜了两个音节,但话绝不可能说出来。
哑巴说话的根由,一般人会认为只是一种从小记到小编再到编辑部主任共同的失误,然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哑巴说话的最大可能不是技术原因,也不是记者编辑粗心大意,而是一种“集体性造假无意识”。看看,话说的多动听?语言安排的多合理?新闻主角说的话多么到位?这种“很舒服”的语言多么人性化?即便是编辑老手,未必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他是个哑巴。而给哑巴送温暖,至少某些新闻媒体会加以“镜头躲避”,因为这不好“上镜”。突兀跑出来一个哑巴新闻主角,连小编都没有心理准备。替哑巴说话,是由替所有人说话练成的,替所有人说话,是由不尊重新闻事实炼成的。听人说话,录人说话,不妨学学让主角原音重现。(作者 李振忠)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