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2-23 10:54:12
作者:磊 磊
巨量的垃圾在长江口“漂流”,借力涨潮,登陆江苏太仓和上海崇明岛的江岸。这是今年年初以来沿岸渔民发现的异常情况,大量垃圾并非来自上游城市,而是归属100多公里外的浙江嘉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异地倾倒垃圾,近年来呈现多发态势。去年5月,上千吨的生活垃圾,从上海走“水路”到江苏无锡某地进行掩埋,导致当地环境污染。今年7月,约四千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欲在苏州太湖西山违规倾倒,幸而被当场抓获。然而,一波未平,涟漪又起。近日媒体调查发现,有“浙江船”涉嫌趁着雾天或黑夜往长江倾倒垃圾。我们不禁想问,屡禁不止的“垃圾漂流”何时是个头?
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以邻为壑、异地倾倒,已经成为某些地方摆脱垃圾困境的一种“突围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上山下乡”,“垃圾围城”逐渐衍变为“垃圾围村”。更加可怕的是,有的违法主体为实现垃圾处理成本的最小化,直接将垃圾抛至“青山绿水”的怀抱。环境是大家的“整体意识”,在他们的利益面前荡然无存。异地偷倒垃圾,实际上是将垃圾处置成本与环境污染风险转嫁给他地。
曾有媒体报道,“一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费用至少要在7000元以上,而如果是采取异地倾倒,成本仅仅每吨百元甚至几十元。”本地处理与转运他地处理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往往是驱使那些既得利者甘冒违法风险的心理动机。此外,垃圾处理得当是彰显属地环保政府职能作为的有力表现。如果政府部门有内部化解之道,垃圾外输处理的问题恐怕也就不复存在。接二连三发生的异地偷倒事件,说明有些城市垃圾的自我消化能力还有所欠缺。
在长江太仓和崇明段,大量的垃圾正在侵蚀着沙滩、芦苇地和堤岸。结合这些垃圾的“漂流旅程”与知情渔民的透露分析,它们的源头直指向浙江省嘉兴市下面的海宁、海盐等县市。“以前捕鱼的时候,一网下去没什么垃圾,现在一网下去,垃圾多得不得了。”当地渔民的这番倾诉,无疑道出了沉重的现实。大量的垃圾中,不但有破衣物、泡沫塑料,甚至还有避孕套和尿不湿。
现场的图片,让人触目惊心。对于这类严重的环境污染案件,不能总是一阵风,必须追查到底。垃圾“下乡”或“入江”,万万不可视为一地一范围的环境污染,就好比于霾害逞凶,谁都不能置身其外。可笑的是,有些城市只顾自己的外表光鲜,却不惜将污浊不堪的“脏水”千里迢迢地泼到别人的地头上。殊不知,“异地不同心”换来的结局终将是“不见了青山和绿水”。
阻断“垃圾漂流”的奇幻旅程,关键还要从源头上医治病症。诚然,只要城市垃圾无法做到内部消化,对外输出就会成为裹挟利益的无奈之举。各地政府部门应形成“异地不异心”的协同关系,在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之余,还需落实垃圾分类收集责任,重视垃圾循环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机制。与此同时,提高异地倾倒垃圾的违法成本,扩大追责范围,让废物的产生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从根本上斩断“垃圾偷倒”的黑色产业链。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