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18 09:44:01
作者:朱永华
1月16日,记者从贵州凯里市委办公室获悉,该市“两办”于日前印发了《凯里市规范操办酒席行为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重新对婚丧操办酒席范围、规模和申报程序进行了修改。其中,复婚、再婚不得操办酒席,一事多办、一事多地办等情况也属违规操办酒席行为。(1月17日 澎湃新闻)
平心而论,我们一点也不怀疑凯里市出台这项规定的善意,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点钱不容易,在婚丧嫁娶等红白事上少办酒席,少支出一些的确有利于家庭的经济积累。况且,社会上办酒席之风盛行,无论常见的婚丧,还是复婚再婚,生小孩过满月、老人过寿、子女上大学、建房上梁、小吃铺开业等等,有事办酒席,甚至没事找事也要办上几桌,表面上看是“人情往来”,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情”,往往都是想通过办酒席小小赚上一笔或是把送出去的礼金找个“由头”再收回来,这种“人情往来支出”已经成为时下很多普通百姓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但是,出发点的善意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得到百姓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不意味着就能实现预期目的。尤其是出台这一规定思维和动机本身就存在商榷。显然,能够支撑这一规定出台的缘由除了针对社会现实风气之外,自然与中央针对党员干部的“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相关制度有密切关系。但无论是“八项规定”还是“反四风”以及防范借办酒席敛财的相关反腐制度规章,这些都是针对党员干部以及公职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应当说他与社会底层普通老百姓家庭并不存在关联,将针对特殊群体的纪律要求和制度规章,延伸到普通老百姓家庭,本身就有形而上学的“作秀”之感。
面对本身并不宽裕的血汗收入,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都会精打细算自己的支出,不该花的钱,谁都不会轻易乱花,而且发生在普通群众家庭的无论任何由头的酒席宴请,能够前来“捧场”的要么是至亲故旧的心甘情愿,要么是本就存在人情往来的“还礼”而已,即使有心借办酒席敛财,也未必会有人“奉送”。总而言之,发生在普通百姓家庭的“大操大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传统“陋习”,既不违规更不违法,相反,他也是基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一项习俗文化,政府有积极正确引导的责任和义务,却没有任何法律授权可以去进行干预。而且对于坊间百姓而言,初婚是人生大事,复婚再婚何尝又不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无论以什么理由和借口举办酒宴,花费的都是自己合法劳动收入,政府有必要去“规范”和伸手干涉吗?
坊间有几句话“打碗讲碗、打盘子讲盘子”,中央和国家针对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出台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要求,基层政府就应当不择不扣的落实在规定所相对应的这一群体上,地方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群体极易出现的问题和弊端管住并消除才是正道,范围无限放大,将普通百姓纳入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同等约束,除了有“作秀”之嫌以外,不仅暴露出对党员干部要求上的降低甚至缺乏约束诚意,最终更可能会出现“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也没管住”的尴尬。
说到底,出现在房间百姓身上的人情往来支出再多,无论以什么理由举办酒席、酒宴,能够相互把酒问盏的依然还都是普通百姓,而且基于融洽关系和沟通交流的酒席酒宴,本身既没有原罪,更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酒席宴“变味”甚至沦为敛财的一种方式,问题也并不是出在坊间百姓身上,而是由某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权力“失控”造成,凯里市乃至任何一地政府,都应当扎紧权力的笼子,在如何约束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上多做乃至做足文章,而不是将“笼子”拆散,改作束缚百姓群众的“篱笆”,既没有法律依据和授权,百姓更没有义务和“资格”去奉陪。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