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8-08-03 10:44:08
日前,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扬州大学志愿者团队奔赴贵州、安徽、江苏北部等地展开调研,走访了近400户农村家庭。结果发现,长时间玩手机已经成为乡村少年的“流行病”,“手机带娃”在山区,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愈发普遍。有些孩子“吃饭、走路、上厕所,甚至睡觉,手里也紧握着手机”。(8月2日《中国青年报》)
在潜意识里,很多人认为手机普及率、使用率远远高于农村,而手机带来的成长烦恼,也主要属于城市孩子。可这个调查反映的结果并非如此。数据显示,在12-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中,有接近42.7%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的孩子经常手机上网。此外,不少地区乡村儿童的上网时间已经高于城市儿童,尤其是留守家庭儿童,其上网数据更是令人惊讶。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对于很多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手机带娃”的无奈,有着深深理解。当我们感慨“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陪伴有时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难道他们不想整天陪伴孩子,不想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只能选择背井离乡。这种离开,看似无情实则有情,这其实是对家庭,也是对孩子成长负责。
只是,任何一种无奈选择的背后,都会产生和存在一些负面后果。正如我们知道的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成长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相对于与父母的有形距离,其实更可怕的来自心理的无形距离。其实在这个世界,成长是最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于贫穷的压力,来自外部世界的诱惑,也是成长的极大阻力。
据了解,留守儿童的手机一般都是在外务工的父母买给孩子的,为的是方便通话交流和远程监管。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都难以面对来自手机的诱惑,何况这些心智并不成熟,有的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世界,他们在手机构造的世界里,不仅找到了情感依托,而且找到了价值认同。这些孩子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也很难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干预,因此手机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容易流行。
不必讳言,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家庭,手机现在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很多父母出于解决沟通和陪伴问题的考虑,给孩子提供了手机,可是,手机就像一个“大嘴怪”,一口吞下了接近它的孩子。于是,就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手机,可能稍微让父母轻松了一下,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产生了新问题。而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可能还要严重,连“两害相权取其轻”都没有达到。
“手机带娃”,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制造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这个新问题还十分严重。其复杂性在于: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办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从主观和客观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实践“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手机带娃”还是一道社会难题,全社会都得接过重任,比如家校同频共振,比如机制化和志愿化的关怀帮助,都是十分需要的。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