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2-07 09:35:12
作者:杨玉龙
有人卖“尸头”?这么倒胃口的事,竟然就出现在微信朋友圈。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个例,在北京、山东等地也有这样的买卖。有关专家表示,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尸头买卖的界定,因此呼吁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完善。(12月6日《现代快报》)
微信朋友圈突然蹦出个“尸头标本”,若不是医学人士,或者心理素质强大之人,想必看到这么一个“物件”,都会胆战心惊一下。尽管法无明文禁止此种行为,但就真的妥当吗?或许发布者自认为在自己的“圈子里”兜售,但这样的微信售卖行为也保不齐会跑出圈外,吓人一跳。
尽管这名售卖人不知道尸头的具体来源,一般人也无法得知这是姓字明谁的尸头,但单从情感上与伦理上将,的确令人无法接受。如果,这是一位无偿捐赠者的“尸头”,用来当做物品来买卖,岂不是对死者的不敬重。若是,其还有家属在世,此种的公然“售卖”行为,更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具供医学研究的尸体标本同样值得尊重。尽管,尸头血管模型标本的制作十分复杂,做起来费时费力,往往10个标本能做成功一两个,且一个尸头的制作成本在1.5万元左右,如果不成功,钱就打了水漂。但是,这些钱不能等价于这些“尸头”,这是对逝者的最基本尊重。
医学研究与教学离不开尸体标本,如,对于整形医生而言,时不时要“摸一摸”,这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但同时,据媒体报道,捐赠遗体短缺已经导致医学院部分学生临床实践困难,其中不少遗体捐赠还来自医学院的教授及其家属。这些来之不易的遗体标本、尸骨标本,除了必要的医院教学研究,岂能用来公然叫卖。
然而可怕的是,在微信里买卖尸头标本的并非马某一人;据记者调查,这样的行为不少地区存在,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价格。比这更可怕的是,类似买卖尸头标本的行为,国家层面还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这无疑就会助了长这样的售卖行为。不过,这样对遗体切割售卖行为,一定程度上,已然超越了死者生前意愿,更有违医学伦理。的确,该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