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24 11:10:01
编者按:年俗,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乡里人文。有人说每年的“年味儿”淡了,其实是人们对“年俗”缺少了一点“敬仰”之情。为深入挖掘各地原汁原味的过年习俗,重现最富真情的年俗世界,齐鲁时评在春节期间推出年俗专刊,邀请各地的社会评论员,以深入乡村,融入城市的真切感受,谈一谈年俗的原典世界,看一看年俗的新变化、新发展。
“网络旺年”系列文章之一:腊八节,为年老的父母亲熬上一锅腊八粥
作者:邓荣河
“腊七腊八,冻死鸡鸭”。在北方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总有一种温暖的香气飘荡在唇齿之间,飘荡在古老的民俗里。这种温暖的香气,就源于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节日——腊八节。在我看来,腊八不仅是一个节,同时也是一个结——一个凝聚着太多情愫的结。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饥饿曾经是很多年笼在心头的一个阴影。记忆中,那些冬天冷得出奇,街巷的路面上总会冻出一道道裂痕。一进入冬天,年幼的我和弟弟一边猫冬,一边热切地盼望着腊月的来临。腊月到了,离年也就不远了,更令我们高兴的是,其间还有一个伸手可及的节日——腊八节。
那时家里虽然贫困,但在每个腊八节的早晨,母亲总会早早地熬上一锅喷香的糯米粥。当然,糯米粥中少不了我们爱吃的红枣、莲子。玉米秸在灶膛里哔剥作响,清贫的日子烧出了久违的欢笑。
我和弟弟端着空碗守在灶前,垂涎欲滴。开始喝粥了,父母亲总会一遍遍从自己碗里挑拣出那些红枣和莲子,放到我和弟弟的碗里。多少年过去了,一家人围坐着小饭桌“哧溜、哧溜”喝腊八粥的情景始终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腊八粥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母亲的腊八粥开始变得丰富多彩,红枣、核桃、黑米、香米、葡萄干、红豆、小米等,样样俱全。腊八粥越来越好喝,但由于考学、工作、成家,我们回老家喝腊八粥的机会越来越少。
名目繁多的聚会与宴请的背后,我冷落了太多——甚至冷落了温暖了我几十年的腊八节!生活中的我们,有那么多理由去游山玩水,去忙那些没完没了的各式各样的诱惑,却很少主动找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
夜深了,我丝毫没有睡意,悄悄地拨通了弟弟的电话。我和弟弟相约——今年腊八一定回家,亲手为年老的父母亲熬上一锅腊八粥……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