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07 11:11:02
#陈可辛短篇作品《三分钟》视频截图(资料图)
作者:刘颂寒
这几天,陈可辛导演的一部短片《三分钟》刷屏朋友圈。短片上映以后,感动了无数网友,20个小时播放量突破1000万。现实中,像《三分钟》中这样的春运故事也有不少。昨天中午,杭州东站的站台上就上演了一幕“120秒的团圆”。(2月5日《钱江晚报》)
短片《三分钟》刷屏朋友圈,让很多人看到了列车员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心中的感动,也是源于内心最朴素的一种情感。这是一种爱的温度,也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其实,类似于《三分钟》小电影的真实故事还有很多。杭州东一对铁路职工,在春运期间,半个月才能见一次面。见面,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奢求”。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分钟的见面,对于他们来说,才会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
几分钟的见面时间,要交待的东西太多,但最后却总会只说出那么几句话。在春运期间,媒体的聚光灯照在了平时我们都很难关注到的人身上,他们就是春运的服务者们。若不是集中的报道,我们很难知道,我们的回家之路,原来有那么多人为了奉献大家,牺牲了自己的小家。
春运不仅仅只体现在运输功能上,它承载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家的情怀。“回家过年”是漂泊在外游子的梦想,也凝结了守候在故乡亲人的期待。正因为如此,一年一度的春运,才会格外的引人注意,因为它需要政府、企业、机构的团结协作,还需要许多奋战在一线春运服务者的默默耕耘。
三十亿人次的集中迁徙,这不仅是对交通运输工具的考验,更是对那些春运服务者的考验。个人诉求不同造成的众口难调,以及回家途中遇到的不顺心所产生情绪波动,都会对春运服务者造成不小的伤害。幸运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新运能、新科技、新措施、新服务的不断推出,让我们从当初最期盼的“走得了”迈向如今的“走得好”。
而在春运的视野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是流动的,面对“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这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完善。但是,对于那些坚守岗位的人来说,广大的旅客也应该理解他们的不易。让大家的团圆之旅更加舒心,需要相关部门的继续努力,也是广大春运服务者的责任。
一段旅程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人物,用自己的付出来换他人的走得好。我们享受岁月静好的同时,也应该心怀感激,感谢那些为我们回家而负重前行的人们。当我们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有几分钟的团聚时间。我们阖家欢乐的背后,其实是无数春运服务者的聚少离多。一年比一年好,是我们对春运的直观感受,也是春运服务者用默默耕耘出来的成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