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11 10:42:02
作者:张洪波
“导师”称号,不再是大学教授才有的荣誉;拥有自己的“导师”,也不再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才有的“福利”!2018年春季开学起,山东所有高中将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一名老师都是导师,每一名学生都有导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进行全面指导。
“学为人师,行为士范。”教书,育人,本是老师的两大天职。随着时代的发展, “老师”这一称呼的内涵外延正悄然发生着变迁,曾经的 “师道光环”似乎正渐渐褪去,教师,在不少人眼中,成了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职业。走下课堂,走出校门,我的孩子与老师还有什么关系?只要他们能把书教好,知识点讲透,学生能考高分,就够了。
但,真的“够了”吗?
对人的漫长一生而言,人性品格、思维方式的养成,可能远比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技能,重要得多。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前,授业在后。老师,不管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核心。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才配备了关系更加紧密的“导师”。而在一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山大,心理活动复杂,单靠一名班主任全面负责几十个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的方方面面,很难兼顾。
如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需要更多更富有创造力的人来推动;而创造力的塑造,与青少年时期的个性成长密切相关。同时,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觉醒、认知架构、人格完善,对一生的命运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处在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配备一名兼具“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很有必要。
对于这些,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应当而且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像国家推行的综合改革,打破“单一的评价机制”,将成绩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像山东在高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更加紧密的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的教育教学生态……这些,都是从不同层面,来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实现全面发展。当然,有了好的政策导向,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执行流程上,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值得关注,每一名老师理应成为“导师”,这不仅事关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也是对“老师”这一概念内涵外延的进一步丰富。师道,重任在肩;教书,更须育人。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