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6-21 17:07:06
△爆米花女孩(资料图)
作者:罗志华
5年前,河南平顶山冬夜的街头上,9岁的齐聪(化名)在爷爷爆米花的小摊旁借着昏黄的路灯光写作业曾让不少人动容。女孩的境遇一时间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会各界已经给齐聪捐助了10余万元。然而5年之后,获捐后的齐聪仍和弟弟跟着爷爷齐长见在街头“乞讨”,齐长见的举动令不少人怀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关注。(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这位女孩和她弟弟已经获捐,且大部分善款没有用完,其爷爷又带着姐弟俩“重操旧业”, 说明他们并非日子难捱,而是将之当成了一种营生,这难免给人消费善心、好逸恶劳等观感。何况其爷爷还有打麻将、下馆子等行为,看上去不是穷人该有的样子,当然容易引发关注和质疑。
虽然善款给这位爷爷打麻将、下馆子创造了条件,但藉此认为他挥霍善款,也有些吹毛求疵之嫌,穷人未必应该始终保持一幅穷样,生活略作调整可以理解。而他再次领着孩子上街,不宜扣上“违反未成年人保持法”的帽子。相反,他主动承担孩子的智障父母对他们的抚养责任,不舍得使用善款,将善款储存起来以备将来孩子急用之需,反倒可见这位老人的担当与智慧。至于老人买犁地的机器租给别人,也不应受到指责,换个角度看,此主动脱贫的做法反而值得提倡。
这事最该反思的是社会。首先,如何发现和筛选救助对象,这是个大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有当救助对象做出异常之举,成为新闻人物,才会被纳入视野,更多急需帮助的人因不懂“抓眼球”而不为人知,假如这两个孩子不随爷爷上街卖爆米花,恐怕也很难得到社会的救助。不少家长之所以喜欢带着重病孩子上街,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这么做极难被发现。
其次,如何公平分配善款、怎么透明管理善款。救助对象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往往能够得到超出其所需的善款,何时止捐,没有规则。且由于善款缺乏管理,又极易引发猜疑甚至纷争。近年来不少捐助行为由好事变成坏事,正是因为这方面缺乏相应规则,导致善款分配与使用太随意所致。
“爆米花女孩”所接收的善款若能分分厘厘得到善用,且她接受和退出救助也有章可循,那么,她爷爷打不打麻将、他们是否再次上街卖爆米花都无关紧要。这说明,社会上往往不缺爱心,缺的是行善模式和管理手段,也说明,救助一部分人容易,但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救助模式,让救助对象能够各得其所,让社会自发救助行为不产生质疑和纷争,才算难事,是大善之举。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