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18 22:29:01
作者:白文福
听证会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在决策前问计于民的一种手段,但作为舶来品的听证会制度在具体实践中,时常会遭受“听证专业户”“逢听必涨”“作秀走过场”等诟病。一些听证会只是“听听”而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半月谈》1月18日)
听证会的目的是广泛收集民众意见,为政府立法、制定政策提供更多的参考,是政府在决策前问计于民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此而言,通过召开听证会不仅政府可以收集到来自群众的心声,群众也可以借机向政府表达意见诉求,是政府和群众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的桥梁纽带。
听证会出现民众消极对待,还常被指责诟病,不仅不能收集民意,更有失去民心的倾向。
原因何在?从半月谈调查的情况来,一方面政府召开听证会,虽然在会上与民众进行了讨论,收集了意见,但结果并未融入民众建议,却像早已注定一般,感觉召开听证会只是为走够流程完成任务,不仅仅有为听证而听证的敷衍,更有图形式走过场、赤裸裸造假的嫌疑。
另一方面民众的热心意见建议很难被采纳,说了白说的结局,久而久之,听证会在民众心目中就会形成政府作秀走过场的既定思维,特别是在召开听证会后,该涨的还得涨,即使公众亲自演示意见, “结果”也不会轻易改变,难怪民众会消极对待诟病听证会。
听证会被消极对待、诟病的背后,也暴露出个别政府和相关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简单的把听证会作为完成任务,甚至欺上瞒下的工具。
笔者以为,召开听证会,并没有说一定要以民众反映的问题为准,一定要执行民众的意见建立,毕竟,政策法规的制定不能只考虑片面需求,而是一个科学系统规范的决策过程。但是,既然召开了听证会,听取了民众的意见建议,有价值的要认真吸取,即使不采用,也应该给民众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尤其是相关结果既不能让民众满意,还引起强烈反应,那真值得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对待和思考,这才是听证会真正意义所在。
请民众来,让民众说,与民众辨,结果仍然按“原计划”进行,这样的听证会,仔细一想,确实问题多多,不仅没有积极意义,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会上热闹,会后冷清,光说不练,“听听”而已,不仅让民众有种“被耍”的感觉,更暴露出政府和相关部门图形式、走过场,把听证会作为向上级“交差”的“真实意图”。
可想而知,遭受民众“听证专业户”“逢听必涨”“作秀走过场”的诟病还算“小事”,把收集民意、改善工作的重要手段,活生生发展成失去民意、引起民众反感的“秀场”,才是政府问计于民最大的损失。
召开听证会,倾听民众的心声,既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务实之举,也是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政府及相关部门既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更要充分发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认真听取民众呼声、充分考虑民众建议中,提高和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为服务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