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12 11:17:01
作者:朱永华
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4号当天一位老人路过南京鼓楼医院附近的时候,突然心脏骤停摔倒在地,路过群众纷纷上前施救。给老人做心脏按压的是两位医院下班的男医生,一位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姑娘,在为老人做人工呼吸,而这个时候老人刚刚被清理过口里的呕吐物,姑娘不蔽污秽,直接给老人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几分钟后,得知情况的医院急诊科医生赶到,将老人拉到医院抢救。
此时,已经暂时恢复心跳的老人又面临着更大的危险,而家属还没有及时赶来,要做手术面临着家属无法签字的情况,为对老人最快实施手术抢救,急诊科主任王军一边向医院备案,一边写下“请安排住院手术,责任我来担”并签名,最终将老人以最快速度送入手术室。
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幕几个人感动一座城的现实温暖大剧,尽管老人现在还处在昏迷之中,但经过院外好心人和急诊科医生的及时施救与手术治疗,患者目前病情平稳,赶到医院的患者家属也对施救的路人尤其是医院医生的责任担当充满了感激。患者女儿甚至表示,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医生已经尽力了,我们没有什么好讲的,如果是摆在这没救,那我肯定会有意见,但是你已经尽力的救了,如果是出现什么情况,那我们家属也没有什么话好讲了。
能够呈现出这一幕幕堪称结局圆满的温暖“桥段”,主要还在于众多好人的共同演绎。老人摔倒昏迷,正好遇到下班路过的两位医生,没有任何犹豫就对其进行了专业施救,体现出医生的职业之美;那位穿黑色羽绒服的年轻姑娘,丝毫不忌污秽为其做人工呼吸,展现出人性善良之美。
而急诊科主任王军,在患者家属尚未赶到之前,为让老人得到及时抢救,在没有“家属签字”,冒着“违规”甚至可能导致诸多纠纷的风险面前,果敢签下“责任我来担”,彰显出现代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担当之美;在医患关系紧张、较普遍缺乏互信的时下,患者家属对医院在没有得到“家属签字”之前实施手术急表达感激,更体现出理解之美。也正是这些“美”的叠加,才让整座南京城乃至整个社会为之动容,谱写出这曲感天动地的人性赞歌。
好心遇上好人,猜忌就无处存在。好人遇上心胸狭隘者,做好事也未必不受猜忌甚至诋毁。同样版本的一幕出现在吉林盘锦,有担当的医生非但没有获得感谢,病人经抢救无碍后一走了之,在医院向其讨要相关费用时,反而受到患者家属的奚落甚至责骂,一句“谁让你抢救了”不但折射出自己对亲人生命的极不尊重,更让为抢救生命而主动付出的医护人员为之心寒。尽管我们很不愿意去谴责盘锦这位患者家属的冷漠与傲慢,但可以肯定的是,让医护人员和医患关系屡屡受伤,对于需要救治的广大患者绝对不是福音。
很显然,尽管发生在南京这场没有“家属签字”的抢救手术,至始至终参与者只是寥寥数人,但却直接体现出南京的城市素质和人文道德精神,老人摔倒路人施救,医生勇于担当患者家属理解并感恩,让人看见更感受到南京市民群众优于其他的素质与修养,从几个人感动一座城中,品味的是城市素质给社会带来的温暖与信任,而这背后更与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城市人文道德精神所形成的浓厚氛围密切相关。
实际上,要把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依法治理的秩序井然并不太难,但要在秩序井然的同时又充满人文和实现人与人之间彼此包容与信赖就绝非易事。因而从这点上来看,这场没有“家属签字”的“违规”手术,不只是今年冬季在金陵城上演的一出现实版温情正剧,更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融入新时期城市治理中的成效彰显,尤为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