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7 11:13:11
作者:朱永华
研究资料表明:开车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其危险程度不亚于酒后驾驶,甚至在结束通话后的10分钟风险仍然很高。使用手机的司机应急反应慢于酒驾,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变更车道的能力下降20%。去年一年,浙江省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82%。因开车使用手机、分心驾驶等影响安全行为共导致交通事故死亡1855人,占全省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4.3%。(11月26日《法制日报》)
数据表明,在每两起由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造成的死伤交通事故中,几乎就有一起是由驾驶员开车玩手机导致分心所造成,难怪有地方政协委员建议将开车玩手机纳入“危险驾驶罪”范畴,从浙江省内高速140多个卡点安装新式监控摄像头抓拍查处情况看,开车玩手机现象不但在机动车驾驶员中相当普遍,甚至已经成为道路交通违法的一种“公害”,报道显示,不仅浙江省对开车玩手机违法行为开展整治行动,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也已陆续出台相关法规严管开车时使用手机。
开车玩手机,包括接听拨打电话、发短信聊微信等,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有时可能就是短暂几秒的瞟上一眼,往往就会与“死神”不期而遇,实验表明,机动车在时速60km/h行驶状态下,视线瞄上手机两三秒,车辆就会“盲行”差不多28米;而在高速公路时速120km/h时,“盲行”的距离理论上将会超过60米,不仅如此,即使遇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都会严重下降,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在杭新景高速就曾发生过一起因司机打电话,导致50多车追尾的事故,引起后方大堵车。开车玩手机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我们很多机动车驾驶员虽然很清楚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更知道一旦被抓拍受到交警查处,还会依法受到罚款50元和扣两分的处罚。但因为交通执法部门针对开车玩手机行为尚未形成常态化查处,执行力度有差异,再加上对手机的依赖和严重的侥幸心理作祟,不少司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开车与玩手机的“水火不容”,仅仅认为开车打手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再加上出于社交和联系的方便,有些司机往往很习惯开车时将手机放在身旁,遇到来电或各种信息提示声音后,不由自主的都会低头甚至转身瞄上几秒,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隐患不仅巨大,且防不胜防。
很显然,尽管开车玩手机的危害不亚于“酒驾”“醉驾”,但在很多驾驶员的心目中,确实既没有将开车玩手机提升到“酒驾”的高度,更没有形成“开车关手机”“玩手机不开车”的守法意识和社会氛围,再加上智能手机运用广泛和诱惑力太强,甚至连某些公交大巴司机都难以抑制开车玩手机的冲动。因此,针对开车玩手机这一普遍违法行为,首先就是要求交通执法部门形成常态化查处,利用各种抓拍手段和严格的依法执法,对开车玩手机一族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降低乃至消除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其次就是针对性普及开展交通法规教育,让广大驾驶员从心理上认识到开车玩手机的危害,自觉做到“开车关手机”。
另外,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介广泛普及宣传来督促驾驶员的家属亲人予以监督,营造出“开车不玩手机”的整个社会氛围,同时,鼓励市民群众对违法驾驶员进行拍照举报,多管齐下,开车玩手机这一重大交通事故隐患痼疾注定会被逐步消解。“手机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不让手机成为间接“马路杀手”才是正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