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11 09:07:01
作者:程彦暄
昨日,一名女子为“等老公”用身体强行阻挠高铁关门开车引发网络热议。对此,铁路上海局通报称,1月5日,罗某在合肥站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经多次劝解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晚点,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1月10日 《新京报》)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对于罗某而言,可谓是“情商不够阻门来凑”。这一行为,配不上区级德育先进个人的荣誉,也称不上一位合格的“教师”。如今被停职并接受调查处理,法律和校纪校规会给她应有的处罚。
这是一个低级错误,却发生在了“知识分子”身上,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诚如高速上行驶,错过了一个出口,正确的做法是继续行至下一出口,错误的做法是倒车至错过的出口,简单地交通常识性错误,不少老司机依旧在犯,为何?侥幸心理作祟与理性处事能力不足所致。
罗某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充分证明其也能力和做人准则是过硬的,犯错一方面存在“非常之时行非常手段”的侥幸心理,自认为多抗一会,人来了,车开了,身边无熟人,过去了就翻篇儿了;另一方面则折射出了现行教育、、考核、判断的标准和方式存在较大的“以偏概全”性,如业务能力强等同于综合能力强、一事做错便全盘否定等,对人多了些“感性”评判,少了些“理性”理解,。
所谓高“情商”,多为重“理性”而轻“感性”者,他们更习惯用理性思维来分析判断,用理性逻辑来纠正感性认知,正因为遇事多了些理性的自我把控,方使得他们少犯了错误,多做出了对的行为。
窥一斑而知全豹,罗某的行为反思不只是其个人问题,亦非单纯的道德缺失,而是缺乏“情商”的系统培训和教育。日常多一些“逆境教育”,让人们切身认识到结果没有侥幸、自认为正确的感性处理到最后远没有理性处理结果得当,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习惯于理性思考、分析、判断、行动。
未来我们不可能事事预料,更做不到制度约束的完美无缺,而若要让人们在未知的领域里、情绪失控的环境中、问题出现发生时,能少犯错甚至做对事,无疑,培养人们学会并掌握在理性逻辑思维支配下的具体行为更“靠谱”。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