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20 10:04:02
作者:鱼予
从现在开始,各地在发布空气质量“十差”以及“十优”城市名单的基础上,还要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进行排名。环保部今天要求各地要公开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的“十大”城市名单。(2月18日 法制日报)
说到空气质量排名,应该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据报道称,从现在开始,各地在发布空气质量“十差”以及“十优”城市名单的基础上,还要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进行排名。并且环保部今天要求各地要公开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的“十大”城市名单。看到此,确实见证了环保部在强化公众监督,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让空气质量排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大气污染防治举措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是非“排名之功”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空气质量排名还真别是一盘“回锅肉”。
“回锅肉”,简单而言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重新来过的意思。放在此处,或许与空气质量排名有点不搭调,但笔者想说的是,空气质量“十差”或是“十优”也好,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的“十大”城市名单也罢,单纯的质量改善与恶化排名,未必能激起地方管理者对这个问题的“上心”。纵观近年,一些地方的环境不断恶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并非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pm2.5的排名,当谈及真正的环境治理时,“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无法让管理者产生“痛感”却不乏存在。因为,不当之处还可以“回锅”。
换句话说,空气质量排名的制度初衷美好,能否起到正面的激励效应,不可能一蹴而就。毋庸讳言,一个地域的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空气质量优劣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能解决的。这与各地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有关;与空气污染的源解析和数据的采集各不相同有关;与地方党政“一把手”时刻绷紧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的弦有关;与环保监测数据及时公开便于监督有关;与相关的激励机制有关等等如是。空气质量排名需要“后手棋”作为有力的支撑,形成合力和联动机制,真正将排名后的大气污染治理落在实处。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排名没有意义。关键的问题是,空气质量排名别是一盘“回锅肉”,需要装上监督的牙齿,加上治理的砝码,需要环保部门强化执行力和问责力,需要配套制度的压力和执行力的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不只是排名就了事了,环保部需要亮剑。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要敢于负责任和用足手中的权力,别怕得罪人。让垫底的城市受到惩罚,找到空气恶化的症结所在,敢于顶真逗硬,敢于“痛下杀手”,尤其是敢于同地方污染严重的“纳税大户”较真,树立令行禁止观念;再者要敦促恶化落后的城市拿出整改措施,给出整改时间表,实施“连带责任”。否则,孤立的空气质量排名不但撼动不了强大的gdp思维,更会成为一盘十分美味的“菜”。
一言以蔽之。空气质量是最基本的民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空气质量也是发展问题,是一个地区发展环境和形象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相信,有了公开空气质量改善与恶化排名,有了空气污染的治理必须综合施治,找准症结,定能彰显出空气质量排名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空气质量排名成为一盘“回锅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