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3-16 09:23:03
【全国两会地方谈】
作者:倪洋军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在为期十来天的两会时间,“民生”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会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和热议的关键词。从饱蘸民生的政府工作报告,到闭幕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就业、简政放权、“双创”、房屋产权等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对民生的关切以及政府的担当,让人倍感温暖,同时也是在反复提醒和告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党政官员要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
在人民群众的眼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但是,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我们必须牢牢挂在心上的“大人物”,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来自安康的代表提起,3年前总理看望的金坡村留守儿童杨康一家已搬入镇上新房。小女孩当时在电话中告诉在外打工的父亲“家里来了大人物”。李克强听到这儿,高兴地笑了。他说: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
事实上,千千万万像杨康一样生活困难的老百姓,一直是总理挂在心上的“大人物”,脱贫攻坚一直是本届政府扛在肩上的“硬任务”。连续4年,李克强都在春节前夕深入偏远穷苦地区看望百姓。今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他专门部署要求全国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一定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李克强总理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许多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绝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工作中最突出的‘短板’!”只有持续不断地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的困难群众都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更有厚度、广度和温度。当前,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环保等民生实事,持之以恒让群众不断感到生活有新变化、新奔头。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实打实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从最基本、最实际、最急迫的问题着眼,从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入手,从最偏远、最落后的地域做起,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实处,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推动发展、干事创业的第一标准、第一导向,多向“老乡”问计、常向“老乡”问需、善向“老乡”问政,才能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老乡”心坎上,才能在数字指标提高的同时,真正让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幸福感”强起来、“满意度”升起来,建成名副其实、惠民富民、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全面小康社会。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父母亲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才会让你坐在台上。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牢固树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无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和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关系,始终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对民生问题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环保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
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环境,让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持久不衰,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打造“金饭碗”。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们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反之,背离了宗旨、忘记了民生,必然会受到人民抛弃唾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也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才能真正惠民生、得民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