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07 09:26:01
作者:刘天放
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昨表示,总体上,中国足球形势是好的。然而在足球不断升温、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包括大规模海外并购,俱乐部烧钱现象严重,外籍球员收入过高,不重视青训,只注重短期成绩忽视长远发展等。未来,要调节、抑制高价引援,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设置俱乐部购买球员及球员工资资金支出上限,抑制非理性投入,研究制定对俱乐部超高引援投入实施按比例收取足球发展基金、用于青训等措施。(1月6日 每日经济新闻)
当前,要问转会费哪家贵、外援工资哪家高?还属我中超。各俱乐部为了引援,尤其是国外的大牌球员,都不惜用“洪荒之力”花大价钱把大牌买入,尤其是近几年,大牌外援的加码疯长。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看这些大牌尊容的球迷,现在只要到中超现场观球,就可一睹他们的风姿。么埃尔顿、托马西、扬克尔,就连阿内尔卡、德罗巴、孔卡都来过。只要有钱,什么大牌买不来?大牌球员还跟钱过不去?维特塞尔登陆中超,使又一位中超外援进入了世界足球运动员年薪榜前10位。当时加盟申花的特维斯在价码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甚至高于c罗,而梅西仅排在第5。
中超烧钱愈演愈烈,且最高的能达1、2个亿欧元。所以,中超近几年的金元风暴简直都令整个欧洲五大联赛冒汗了。中超这个无所不能的“金主”令世界足坛侧目。而中超的水平如何,想必谁都心知肚明。那么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来?当然是由各俱乐部出钱。那么,中超的俱乐部都是什么性质的俱乐部呢?这还真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是的,中超的“俱乐部”与人们理解的那种俱乐部有着很大的区别。中超的俱乐部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国外职业俱乐部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超的俱乐部主要分两种,即国企出资和民企出资的俱乐部。民企出资的俱乐部好理解,就是它出再大的价钱买球员,只要董事会讨论通过,亏了赚了都属于市场行为。而国企出资的俱乐部就不同了,因为那是国企,是纳税人出资。因此,最令人诟病的倒不是民企烧钱,而是国企烧钱。而现实是,不少混迹于中超的“俱乐部”就有国企身份,这不言自明。这类“俱乐部”哪管什么亏了赚了,反正又不花自己的钱,于是,财大气粗的中超就名声在外了。
也许有人会说,总局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管那么多干嘛?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外援年薪封不封顶之类,交给市场解决不就行了吗?遗憾的是,中超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而是一个“伪市场”;各俱乐部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从管理到运作都与真正的俱乐部存在着很大差距。没见中超乱象丛生吗?从比赛、转会、引援,到裁判、假球,再到利益分成,每年都有不少“重磅”新闻曝出。当然,中超也在规范,但无论如何,目前中超还属于“伪职业联赛”。
由此,总局出手规范中超联赛,尤其是对外援薪金采取封顶等措施,也实属无奈之举、权宜之计。是的,外援提升了联赛水平,只是本土球员的低迷表现与职业赛场烧钱引援形成的巨大反差,总会引起公众很大反响。总局想这样做,就是想调节、抑制高价外援,限制其畸高收入,加强对俱乐部的财务审查和监督等。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性措施来,不能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而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厘清联赛的性质、俱乐部的资质等问题。否则,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就是没了表面上的天价,是否还有“阴阳合同”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今后去解决。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