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2-11 09:28:12
作者:刘天放
王利华介绍,喝醉酒主要是酒液下肚以后,乙醇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从而影响大脑意识,此时驾车就有醉驾风险。王利华研发的“不醉酒”控制了乙醇进入血液的时间和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利华在白酒里加入了一些特定的可食用物质,这样的“酒”喝下后,在胃里形成了凝胶,大部分乙醇被固定,从而减少了进入血液的乙醇量。(12月10日 彭湃新闻)
对任何一项发明创造,或是科学研究,大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对汽车速度的研发,就是想让汽车跑得更快、更安全,因此,也就使最早的“老爷车”仅有每小时十公里左右的速度,达到了现在可以开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甚至更高的速度(当然也要遵章驾驶不能超速),其他研发的目的大致相同。而这位王利华教授搞的是什么研发呢?不醉酒!刚开始还觉得很新鲜,可仔细看报道才知,原来研发这种“不醉酒”的目的,就是想让酒后驾驶员如何逃避交警的测试和惩罚。
科学研究不是什么都能搞,就是以前的刀具、炸药,甚至原子弹最初研发都不是以杀人为目的,而是为了造福人类。只不过到了后来,人们把它们用于战争杀人而已。也就是说,那些杀人武器中,有不少最初都不是以杀人为的目研发出来的。可就是这样,还被人用到了邪恶的战争上。而要是一开始就以“不纯”的目的去搞研发,就更可怕了。
根据王教授的研究,想开车的驾驶员喝酒后,不让乙醇进入其血液,并阻止其在全身循环,这是在白酒里事先加入了一些特定的可食用物质导致的结果,这样的“酒”喝下后,在胃里形成了凝胶,大部分乙醇被固定,从而减少了进入血液的乙醇量。可是这种“不醉酒”办法既没有经过临床试验,也没有多少把握。试想,一旦失灵,酒驾违法,造成多么大的威胁?
而且,这样的“不醉酒”也不会被“贪杯中物”者所接受。试想,如果酒精没有进入到胃里,那么喝酒还有什么意思?而如此抑制酒精不进入胃里,对饮酒人的健康会不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呢?如果技术不成熟,那么一旦哪怕仅有少量酒精进入胃部,蒙在鼓里的酒后驾驶员,以为安全还去驾驶机动车,那不是拿人的生命开玩笑,拿法律当儿戏吗?
酒驾的危害有多大,人尽皆知,对此,国家曾在几年前令酒驾入罪,已纳入刑事犯罪处罚行列,震慑了一大批敢于以身试法者,使酒驾的数量不断减少。可这位王教授另辟蹊径,想让人喝酒后驾驶机动车不被查出来。如果“不醉酒”真的被推广,那么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研发“不醉酒”,就是在给那些想酒后驾驶的人带来希望。可这万万做不得;无论如何,一定要断了喝酒之人想驾车的念想。
如果王教授有时间、有精力、有智慧,别在“不醉酒”上打主意了,还是腾出时间和精力去搞其他方面的研发吧。研发“不醉酒”也许在纯粹的科研中有一点参考价值,但在实用性上,没有一丁点价值可言,除了唤起酒驾者的期待,别无它用。何况,“不醉酒”并没有多少可靠性。在“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早都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啥也别啰嗦,就是一句话:“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是让“马路杀手”复活,还是让其消失,想必谁都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