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30 10:59:11
作者:盘和林
昨天(2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新年在《经济日报》撰文称,在双11期间,从制造工厂、销售商家、快递物流到直接间接参与的各行各业人群,共同展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就业大协同画卷。依靠互联网科技平台创新产生就业机会,已经成为一种商业大趋势。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点赞天猫:《信心指数持续攀升,前十月实现较高增速——新消费撬动中国经济》、《向着网络强国扬帆远航》,指出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攀升、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增长,其中天猫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新零售新消费正成功撬动中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要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以“天猫双11”为代表的新消费、新零售不仅仅是一场购物节,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将新消费置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看,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起点,因此,新消费是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起点。
双11不仅已经是全球性的重大购物节,更是成为新消费、新零售的重要风向标。今年双11全球狂欢节落幕,毫无悬念再创新高,全天成交额再次刷新纪录达到1682亿元,无线成交占比90%,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今年的双11,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全球共振”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
其实,一些微观上的数据远比“1682亿”记录更具观察价值。今年双11,新零售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服饰300个品牌50000家门店与天猫实现了线上线下打通,全渠道成交和单量是去年2倍。 无独有偶,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专业店、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各增6%和1.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5和0.6个百分点,即便是以前买东西不方便的农村消费者,如今搭上电商快车。
人民日报文中提到:这就是新消费、新零售帮助传统商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带动实体门店回暖的结果,推动了中国消费品质全面的升级。“消费市场正发生着质变,这些新供给激发购买愿望,让人们更乐意打开钱袋子”。“互联网不仅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还让众多传统产业再现生机活力。”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首先就是消费需求。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看,消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点和最终目的;也是下一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马克思早就指出:“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说:“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从马克思和马歇尔关于消费需求的论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导向价值和拉动作用,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起着经济循环的先导作用。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最重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合理地解决了人们的消费问题,要看消费与再生产其他环节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过去,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视生产、轻视消费,甚至长期依赖投资拉到作用,而忽视消费的作用。而这次十九大报告确立起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都是协调消费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经过多年生产力提升之后,高速的社会生产带来了生产过剩,本质就是消费与社会再生产发生了脱节。而电商平台、新零售等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生产环节与商品服务同步升级。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更是激发了购买愿望。新消费某种意义上就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的消费,实现了消费与社会再生产的良性互动及循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万亿元,同比保持两位数的较高增速。
而根据全球知名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创下2013年底以来的新高;消费意愿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毫无疑问,包括大名鼎鼎的英国广播公司bbc都点赞双11,其根本原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购物节及其成交额,而是背后的新消费,新消费俨然已是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起点。
(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盘和林)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