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14 09:56:02
编者按:年俗,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乡里人文。有人说每年的“年味儿”淡了,其实是人们对“年俗”缺少了一点“敬仰”之情。为深入挖掘各地原汁原味的过年习俗,重现最富真情的年俗世界,齐鲁时评在春节期间推出年俗专刊,邀请各地的社会评论员,以深入乡村,融入城市的真切感受,谈一谈年俗的原典世界,看一看年俗的新变化、新发展。
“网络旺年”系列文章之六|年俗新谈:压岁钱不应沦为攀比的工具
作者:杨菲菲
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刷爆网络,从这张地图中,福建小孩以人均3500元的压岁钱,位居全国第一位,而不可思议的是,经济强省广东却以人均50元居全国最后一位,成为这张地图的一股清流。不管这张压岁钱地图统计数据真实与否,却也显示了如今过年压岁钱的大势。
压岁钱是中国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民俗,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到红包里赠送给晚辈,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切和祝福。岁取自“祟”的谐音,压岁钱最初的寓意是辟邪驱祟,保佑平安,帮助小孩平安过年。以前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通常用几分钱或者糖块代替压岁钱,后来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甚至大人喜欢用连号的新币做为压岁钱赠给晚辈,但不管什么形式的压岁钱,都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
但是人们经济实力增强了,手头都宽裕了,人们为了显示“衣锦还乡”,摆阔气、讲排场,攀比之风也日益盛行,大人给每个晚辈的压岁钱不出个五百、一千,好像都拿不出手,所以压岁钱水涨船高,就算远远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也要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这样压岁钱就沦为人们盲目攀比的工具。
压岁钱也是轮流转的“人情债”,本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时,给晚辈压岁钱,不仅代表了保平安的传统寓意,又可以拉近亲情、友情。但如今压岁钱却变了味儿,不仅攀比,也成了送人情、还人情债的手段。大多数压岁钱都被父母拿去,礼尚往来去还之前或未来的“人情债”,这种压岁钱不过过一下手,就成了银行里的数字,压岁钱已经失去表达友谊、亲情的意义,最初的“保平安”的寓意也在交换攀比之中消失殆尽。现在所谓的压岁钱已经成了成年人之间的人情游戏和攀比工具。
春节不仅是家人团聚的喜庆节日,也是对如今生活的美好期盼,春节应该是被人向往的,而不是一提到春节,就懊恼沮丧,就想到要给出去多少压岁钱,多少年才能风水轮流转的转回来,压岁钱也不应该成为逼婚、逼孕的工具。在这种变味、攀比的人情游戏中,孩子也将受到负面影响,他们不仅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大人们的游戏规则,更在潜意识中认为钱来得很容易。
其实我们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更不应该在大人世界中玩着这种“换钱”游戏,我们应该及时刹住压岁钱的人情风、攀比风,压岁钱多钱少一定要依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对晚辈的关心和期盼不仅仅在压岁钱的数值上,平时的关切、慰藉和帮助,也是拉近亲情、友情的好方法,想要过个舒服年,就放下人情包袱和攀比心吧,最真实的你才是春节“正宗”的“年味儿”。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