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一名未成年患者持刀砍死一名27岁实习医生。随后,在某网站一个6161人参与的调查里,4018人对此表示高兴。专家称,医患矛盾有政府指导的失误,有社会诚信的下降等因素。白岩松表示,媒体要反思,在报道当中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是在鼓励仇恨。(齐鲁网相关新闻:)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恶性伤人案,致4名医生死伤。这是一起涉医凶杀案,更是一起社会悲剧。原本,杀人者和被杀者,都处于社会和职位的低层,他们都还有光明前途与美好人生,却因为某种固化的认识和先天的偏见,而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于此,除了痛惜,更应反思。虽为个案,却不啻为社会心态的一种直观反映。一方面,这足以说明在医患之间存在多大的对立与分歧,当患者以防备的心态步入医院之后,其内心的焦虑可能被轻易放大,从而导致行为失常;另一方面,超6成人对凶杀案感到“高兴”,更足以说明,社会“仇医”现象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的普遍的社会心态,才导致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升级,并形成了群体对立。
医生已经被越来越“邪恶化”和“妖魔化”,从而使其强势的职业面临着弱势的社会遭遇。虽然我们承认,医德的下滑,以至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了公众保持警觉的导火索。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从医疗本身“就事论事”,并非真正的解题之法。而真正的解决之道,必须从解决社会焦虑,调整群体心态,构建整个社会和谐入手。唯有此,才能换来相互理解、宽容的环境。
从“仇官”、“仇富”到“仇医”, 社会转型之下社会焦虑导致了群体间的对立,甚至将对个别人的偏见,演化成了群体性的偏见,以至酿成了互伤的悲剧。例如,医院为了防医闹,准备的是钢叉、警棍和盾牌,而患者人还没有进医院,就做好了“大闹一场”的准备。现实中,被“妖魔化”的除了医生,还有我们常见的“城管”和“警察”,以至于连一向受人尊重的教师,也成了“血案”中的对象。
医疗之患其实是社会之痛。曾经,福建南平、广东雷州、江苏泰兴,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降临到无辜学生的头上之后,我们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归咎体制下的无奈。但我们恰恰忘了,正是因为我们将自己视为弱者,而任意放大了自我情绪,甚至成为“幕后凶手”,如果面对凶案,我们不是群体狂欢式的“高兴”,而是沉心静气的反思,又何至于让社会变得如此浮躁?正如这起“杀医案”,超6成的人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而是将其归于“医疗纠纷”,甚至作为发泄心中怨气的出口,这样的社会心态则太可怕了。
如此社会心态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原本,我们本意是维权,却成了最大的侵权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曾说过,“仇官仇富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诚如斯言。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基于什么身份,我们都不应当支持和鼓励暴力,因为相比于直接行凶者,对暴力的崇拜才是最可怕的社会病。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