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海建
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突然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肉禽和鸡蛋,一度成为餐桌上的“主菜”。(3月18日《济南日报》)
10块钱,2根葱。这在2010年等葱价暴跌的年份看,实在是痴人说梦。然而在2012年,却成为无争的事实。在经历“蒜你狠”、“豆你玩”等一系列农产品暴涨事件之后,葱价如此不淡定,确实令人费解。一方面,大葱不比大蒜等,属于不易保存产品,囤积居奇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近年国家对游资炒作农产品打击力度不小,市场也更为谨慎——那么,葱价是如何走上癫狂之路的呢?
表面看,这是因为当下大葱生产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产量严重不足,供求决定价格,波动也是正常。但眼下这种动辄“打滚翻番式”暴涨,显然很难用市场价格正常波动的理论解释。回头看来,今日葱价玩“蹦极”,并非意料之外:一者,从宏观数据上看,此轮大葱行情,已经保持了7年较好水平,在2010年前后出现下跌,连续市场疲软令葱农积极性受挫,大幅缩减种植面积是今日葱价暴涨的根源;二者,据业内人士介绍,大葱从地头进入老百姓餐桌上至少要经历“种葱-小经纪人-大经纪人-运输户-大批发市场-小批发商-市场”等诸多环节,尤其是在供应偏紧的时候,每个环节加价幅度都很大,到了市民手中,价格自然就贵得离谱。
某种意义上说,“疯狂的大葱”也是受害者,因为这种价格异动并未给葱农带来任何直接受益,而且会以错乱的市场信号误导葱农——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宏观调控,在“10块钱,2根葱”的诱惑下,市场的盲目性必然会带来下一年度大面积增收和大规模的“卖葱难”。可见,这些年来的“菜贱伤农”事件以及农产品价格异动事件,基本都指向农业生产种植指导的缺位、以及农副产品流通环节过多的顽疾。
农业产业化及“农超对接”等口号提了很多年,但规模农业的发展仍在云里雾里,在农产品价格已经成为cpi重要推手的当下,起码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种植和供需信息网应为当务之急。从“菜贱伤农”到“菜贵伤民”的轮替,本质仍是弱质农业的“原生态活法”,靠天吃饭、靠市场吃饭,缺乏科学有序的“有形手”的理性干预。
暴涨之下,必是暴跌。对于农户来说,涨也不受益、跌却更受伤。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对于“过山车行情”来说,如何让农产品生产一马平川些、风平浪静些,显然不只是关于农民收益的事情。当然,与其说大葱疯狂,不如说是责任阙如下的又一桩市场异象。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