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祝颐
5月4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演讲时表示,初三和高三,都在重复强化前两年的学习成果,为的是应付难度很大的考试,浪费了很多时间。他认为,要取消全国高考。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评价。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状元"有137位,至今无一位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5月5日《重庆晨报》)
被媒体誉为"奇官"、"奇人"的罗崇敏厅长,发表个性化观点无可厚非。罗厅长认为,初三和高三重复强化前两年的学习成果,为的是应付考试,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的观点有些激进,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初中、高中学习都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转,确实不是理想的素质教育状态。但是我对罗厅长"取消高考"的建议不敢苟同。
毋庸讳言,高考制度选拔人才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以分数论英雄也不是教育的本意。137位"状元"中至今无人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很让人遗憾。除了罗厅长以外,在近几年的两会上,也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取消高考"。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多年,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中虽没有顶尖国际大师,但是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骨干和建设事业的生力军。高考作为现在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较为公平的手段之一,在目前没有更好的制度来完全取代它之前,如果仅因为它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就把它抛弃,另起"过程评价"炉灶,不公平、也不现实。取消高考,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评价,虽然理想丰满但是现实骨感,颇有点因噎废食的意味。
大学生培养质量下降,教育功利性的问题,确实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但这并不全是高考本身的错。取消高考并不能根本扭转教育质量下降,创新能力不足、大师难出的尴尬局面。在目前高等教育尚未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大学并不充分的现实语境下,我担心的是,如果取消高考,靠什么样的"过程评价"选拔人才?靠素质评价、平时表现、学术论文?而在现实教育生态中,这些东西容易造假,滋生腐败。如果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单凭综合素质来考核评价学生,由于缺乏明确公允的评价标准,可能造成更多的腐败隐患。而高考起码是在标准量化、公开透明的尺度下进行的,让更多的人才有了参与竞争的机会。自主招生腐败,分数不够权力作主、金钱来凑的教训已经很多。高校招生的评价标准一旦模糊起来,对手握评价考核大权的招生者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对此,我们不能因为招生腐败否定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更不能一味埋汰高考制度刻板、僵化。"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然是当下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越小。如果大学招生自主权过大,"过程评价"的监管制度不给力,取消高考以后的新招生模式很可能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
在目前的国情下,高考是必要的,而且仍是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办法,也是亿万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如果取消高考,单把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很可能只对城市孩子有利,而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生事物比较少,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弊端就彻底否定高考有失偏颇。取消高考对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高弊大于利。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完善当前的高考制度,让考试更加体现教育公平、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
高考招生主渠道与高校自主招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或许更能体现教育公平,更符合人才选拔规律。但是前提条件是,完善自主招生制度,高校把自主招生程序、中学把推荐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确保自主招生程序透明、公正。如果自主招生诚信与公正被社会逐步认可,再进行高考多元化改革,逐步取消高考,或许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