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10 09:22:10
作者:堂吉伟德
10月2日下午7点30分,张家界黄龙洞景区按时关门。来自西安的黄先生却急忙赶来景区,原来黄先生的车钥匙在景区遗失了。为了给黄先生寻找钥匙,黄龙洞景区灯火通明三小时,耗费电费9000元。“电费损失当然是景区承担,一切都是为了游客。”(10月9日《潇湘晨报》)
诺大的景区为了给旅游找车钥匙,三个小时费电9000元,加上其他人力和物力,这样的成本付出让人怀疑是否“经过精细的盘算”。因为按照通常的价格,配一把新钥匙更经济实用。景区不惜成本为游客找车钥匙,越是极端化越表明服务的极致化,然而如此充满正能量的行为,却并未获得满满的点赞,相反不少人认为“这故事编得有点夸张”、“明显带有营销炒作的倾向”、“车主究竟是啥背景,难道又是一外国人”,画风的转变让人不免怀疑围观者对公共服务存在天然偏见。
寻找失物本属于“情理之中”,在现实中又属于“预料之外”。本来,为游客寻找失物属于景区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方契约规定的应尽义务,属于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然而,在景区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管理与服务严重错位的大背景下,“花9000元电费为游客找车钥匙”反倒略显突兀而怪异,并引发了公众的目的性质疑。2015年,中消协组织开展了对部分国内旅游线路体验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体验员对行程前、行程中服务评价和行程后的评价分别为72分、69分和69分,平均分为70分。据此,调查报告认为,目前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较低。
在各种问题中,除了强制消费和消费陷阱等顽疾外,服务质量差更成为游客的心头之痛,比如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假日“红黑榜”中,发生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争执事件的北京十渡景区,安全隐患多、服务和标识系统欠缺、厕所脏乱差的张家界龙王洞景区,均上榜综合秩序最差景区。至于国庆期间,“手机掉进兵马俑土坑就成文物”戏谑式吐槽,更是将景区服务与公众要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一次浓缩式的反照。而兵马俑景区“未能及时清理、归还”,与西湖民警自制打捞神器,专为游客打捞落水手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更大范围的公共服务的滞后,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并出现了 “两张皮”的差异化。若是当公共服务成了“掉进兵马俑土坑的手机”,而非“掉进西湖里的手机”,“耗费电费9000元”则会成为例外而非常态。质疑与吐槽,是对公共服务差的条件性反射,也是对优化和改进的有力鞭策,只有多一点“为游客找钥匙”的举动,并将其作为公共服务的标准,让游客或者公众获得明星或者外国友人般的服务,“作秀”和“炒作”之类的质疑声才会变成由衷的点赞与鞭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