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8 09:21:11
作者:刘天放
50个烟头兑换1个绿色积分,10个废旧电池也能兑换1个绿色积分;3个绿色积分可以兑换一袋盐,12个积分可以兑换一袋洗衣粉。5个月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孟彦镇罗伞村的“垃圾银行”开张了。贵州侗寨建“垃圾银行”破解垃圾围村。(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从村民踊跃加入到收集垃圾行列,纷纷用兑换的绿色积分在村里的“垃圾银行”换成盐、味精、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的热情来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的农村清洁风暴行动,采用“垃圾银行”这种方式,可以说取得了明显成效。成立“垃圾银行”,使村民抛弃了随意丢垃圾的习惯。而且,“垃圾银行”的账本上记录着每个村民的兑换明细,有据可查,公平合理,从而调动了村民主动收集垃圾的积极性,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找到了一个可行办法。
以前,对农村垃圾的治理,总是局限于增加清洁人员,或是给村基层组织层层加码,加上工作方式的简单粗暴,容易引发干群矛盾,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还拖累了其他工作。所以,“要调动村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治理村民的垃圾还得靠村民自己。”而“垃圾银行”的设立,就是一个使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好办法。正像孟彦镇的统计所显示的那样,4个试点村每个月兑换的商品共价值2000多元,“花财力可以承受的钱,办成了村里的一桩大事。”可见,这一办法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事实上,农村垃圾问题,已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健康威胁,影响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顽疾最难治愈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垃圾数量多、分布广,集中清理难度大,随意倾倒普遍。而且,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玻璃,以及其他一些化工产品不易降解,长期积累已成重大隐患,经过与土地的融合甚至土壤混合,给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农民一般对垃圾处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上管理滞后,缺少垃圾处理设备等,就造成了目前的窘境。
而且,我国城乡差别较大,绝大多数农村目前尚无法与城市相比,农村缺少垃圾处理的规则和场所。受缺少卫生填埋知识和技术设备所限,多数垃圾被倾倒于“默认”的垃圾场,长此以往,垃圾成山,仅靠人工难以清除,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如何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急需一个新模式。而单一治理模式肯定不奏效,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只有结合本地实际,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样,在此设立“垃圾银行”,才有助于破解“垃圾围村”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二字写入强国目标,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迈入新时代,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如今成为新的使命。因此,如何破解“垃圾围村”难题,就一定要因地制宜,需更多“垃圾银行”式办法的出台。总是以罚代管,或是靠冷冰冰的政令,并不会总是奏效。而采取设立“垃圾银行”这样的“柔性”措施,反倒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开展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这表明,加快治理“垃圾围村”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对农村垃圾的清理,还缺少一个高效而可行的方式。加大投入是必须,地方立法看似可行,而设立“垃圾银行”,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只有按规律办事,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愿景才能照进现实。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