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16 09:39:02
作者:朱永华
又到一年开学季,中国大学生的“开学经济”再度火爆。近年来,网络消费、校园快递、校园贷等大学生消费现象和消费行为持续被社会关注。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2月15日 中国新网网)
平心而论,孩子能够不辜负父母期望考上大学,即便是再贫困的家庭,也会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更不会因学校所在地生活成本的高企而缩水甚至放弃,换句话说,大学生只要在校期间合理的生活、学习甚至恋爱支出,任何一位父母无不是鼎力相助。而平均每月1212元的开销,虽然不算很高,但作为在校大学生而言,在全国任何一地高校维系基本生活和学习,几乎都是绰绰有余。然即便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过3成以上大学生感叹“入不敷出”。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大学生在校期间真的必要这么多支出吗?
显然,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始终“安分守己”的吃食堂,把父母每月给予的生活费用在必要的生活支出上,无论在全国各地任何一所高校,每月生活费开支注定不会超过千元。这样算下来,即便是包括必要的学习和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以及出行公共交通费等等,平均每月千元足矣。而且即便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本质上也是学业为主,花的是父母的辛苦钱,更应当自觉做到“能省尽省”。然颇为遗憾的是,从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各种支出的调查,真正将父母给予的生活费用在必要生活上的支出并不多,男生大部分支出在社交和娱乐上,而女生则主要花在形象消费方面。
尽管大学生普遍已经成年,有完全的消费自主权,但首先还是一名学生,不仅还没有自己的劳动和工作收入,要完全依赖父母和家庭的资助,其首要任务目标还是学习,这既是父母资助的目的同样也是大学办学的出发点,而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更应当非常理解父母和家庭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把父母尽最大努力给予的有限生活学习费用“花在刀刃上”,尽可能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先做好一名学生,再做好满足各种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然现实的大学校园,学习氛围且早已被各种商业和享乐范围所淹没,社交、恋爱、游戏、购买数码电子产品,时尚包装等,不但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和精力,也占据了大部分生活费用的支出,不但浪费了最宝贵的青春,也使得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大幅缩水。不少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提起4年大学生活的感受,无不是一声叹息再加上一句“花父母的钱玩呗”。
很显然,大学校园的围墙再高,也无法完全遮挡住社会各种风气的侵袭,但这并不意者大学没有能力和水平进行正确的引导。然同样颇为遗憾的是,不少大学似乎并没有刻意把学生向学习的“正路”上引,甚至并没有把大学生当成真正的学生来看待,而是把莘莘学子当成找不到对象的单身男女,当成大学的“投资者”、当成校园市场的“消费者”、当成大学的一名“房客”,当成来自千家万户腰包鼓鼓的“纨绔子弟”,而唯独没有把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成学子,当成是被每个家庭寄予厚望的未来。不是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方面不断进取、精益求精,而是把高校办成了商场、恋爱场、社交场、娱乐场,甚至在“恋爱课”“性教育”“理财课”等制造噱头方面不断出新,当大学教育理念已经走偏甚至“不思教育”面前,父母给予孩子再多的大学生活费,最终都可能会“入不敷出”。
自古以来,谈起学生,前面无不加一个“穷”字,这个“穷”字不单单指学生本身经济状况很差,更是对处在学习阶段、没有收入、完全依赖父母资助、需要社会给予理解的一个全面概括,也正因为是“穷学生”,一本学生证出门都会享受各种优惠优待,古代的“秀才”出门赶考不但获得各种尊敬和关照,甚至住店吃饭都会享受店家的主动减免费用。然现在校园的大学生不但个个衣衫光鲜亮丽,甚至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支出上也早已“脱贫致富“。而从这项媒体调查中,也更不难看出令人“酸楚”的一面,不少大学生在热衷消费的同时,对价格和质量的重视超过商品的品牌、档次和广告宣传,这更折射出高校对于学生教育和引导的缺失,使得不少经济状况窘迫的学生不得不一方面随波逐流,一方面又需要抠牙缝的尴尬。
学生就是学生,大学生同样也必须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包括恋爱、消费、生活享受等等都应当服从于学习这一前提之下,尤其是很多大学生的父母挣钱并不容易,即便给孩子并不富裕的生活费也占据着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支出。因此,高校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将学生的品格和感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让这些初入成年的学子切实感受到父母挣钱的不易,如此不仅能够大幅减少非生活必须的支出,更能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把心思集中在专业学习上。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