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12 10:38:10
作者:刘天放
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虽然车上的“流动书架”旁边有“为了方便大家阅读,请将图书放回书架”的提示,可还是有人把书架上的书拿走且不归还,再次让人回味了孔乙己当年的“偷书不算窃书”,这不仅令人感到些许遗憾。然而细想,坐公交一般用不了多长时间,在短时间内想读完一本哪怕是很薄的书都不可能做到,别说一本厚厚的名著了,就是再薄一点的书也不可能。
那么,是不是这些“窃书者”想把书拿走接着把它读完呢?恐怕有两种可能,那些被拿走的书“窃书者”没有归还,说明他们或是把书拿去读了,后来出于“面子”原因就不再归还了。还有一种可能,即“看到免费就占便宜”的不良习惯使然。有些人就是习惯于把东西占为己有,且不管那东西对自己是否有用,是损害了他人利益。对此,而除了呼吁市民提高素质外,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可行的办法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多读一点书总是好的,构建“书香社会”也是一个好主意,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都显得十分必要。如果人们能把乘公交车时的“碎片化时间”变成“碎片化阅读”,并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那么,就有可能涌现更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个人。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不仅能使个人受益,也会使全社会受益。“流动书架”这个主意很不错,“书香满城”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然而,丢书现象频发,就该对“流动书架”上究竟应该摆放什么书再做一番思考。从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上丢失的书大都是文学名著来看,是不是也反映出公交“流动书架”上摆放名著有些不妥呢?
众所周知,读一篇名著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读好几天也读不完。暂不说那些窃书者总是爱“占便宜”之人,就算他们真的想在公交上把书读完,也根本不可能。即便是每次读一点,岂不是更碎片化,也更不现实?就是下次想接着读,要是书正在被别人读,那么想接着读的想法就无法实现。
而如果把“流动书架”上摆放的长篇文学名著,都换成短小精悍的杂志、报纸、短故事,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一篇散文、一篇评论、一个小小说,或是一个小故事、一首诗歌,都可以在乘坐公交车的路途中轻松读完。这样的“碎片化”阅读,能够促使许多乘客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由此,对“书香满城”中的不文明、不和谐行为,不能仅是以“偷多少补多少”来应对,而是要反思一下摆放名著是否妥当。
仅在乘公交时翻几页名著,不会对读者产生多少影响。既然如此,还不如把名著“下架”,换成其他短小的读物。初衷再好,效果未必就好,还有可能带来麻烦。如果丢书就补充书,还不如直接“捐书”好了。如今、“流动图书”“爱心书吧”之类的“流动书架”越来越多,这让街道和车厢里多了一股“书香墨味”,这是一股清流,也该受到敬畏。而如何呵护好这股“书香”或“清流”,一定要符合实际。在书籍散发书香、浸润乘客心田的同时,也需要在摆放什么书的问题上再好好动动脑筋。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